一百九十四章 一块博局引发的七国之乱

    一百九十四章 一块博局引发的七国之乱 (第1/3页)

    “嚯,时髦啊!”

    “象牙耳钉!”

    “这玩意放现在都不便宜吧!”

    这边刚研究完“赵蓝”印,确定了这是赵胡右夫人的私印。

    那边,林雅就在室内北部,也就是右夫人与部夫人两棺位置后方,发现了一堆腐朽难辨的漆木器,以及漆木器旁边的一根细小的象牙耳钉。

    为什么林雅能认出这是耳钉呢?

    因为之前其实华夏就已经出土过同款了。

    可别以为耳钉这玩意是舶来品,是欧洲人传到华夏的洋人首饰。

    世界各地的考古发现证明,耳环几乎是古代每一个民族都特别钟爱的饰物,而且无论男女都爱戴。

    古埃及人、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印第安人都爱戴耳钉。

    华夏人也亦然。

    不过,在华夏古代的时候,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说法,传统的华夏人是不会戴耳钉的。

    一开始,中原的华族,也就是宗周治下的华夏人,是不戴耳钉的,但是会给奴隶,以及“卑贱者”们穿耳环。

    这是一种羞辱性的惩罚。

    不过在华夏南方的吴楚越三国,因为自有一套自己的文化,在吴楚越这边,身上纹身、穿耳钉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

    倒是没有什么羞辱的意味,就是一种文化喜好。

    再往后,汉族的女性也渐渐流行起了穿戴耳环,到了宋明时期,穿耳戴环便形成了风气,下到百姓,上到皇后和贵妇都穿戴耳环了。

    不过这个风气,并不是“爱美”的风气。

    而是宋明时期礼教盛行。

    在宋明限制妇女的儒学思想中,在女子的耳上扎上一孔,并悬挂上耳珠,是提醒她们要生活检点,行动谨慎的意思。

    因为耳朵上垂了耳珠,动作过大便会传出声音,有“警示”的作用。

    希望女子穿戴上耳环后,成为一个淑女,行事作风都不要太过活跃,要学会安安静静“乖巧做人”。

    耳环就成为了华夏女子的一道束缚,不但束缚了动作,还束缚了她们的灵魂。

    真正到了近现代,耳环才真正摆脱了那些礼教束缚,成为了“爱美”“漂亮”的象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