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六章 那个小盒子才是永远的家

    二百零六章 那个小盒子才是永远的家 (第2/3页)

    如果要搬运转移里面的随葬品,都通过这么墓门来进行的话,会非常麻烦,甚至很多随葬品也许都带不出去。

    说起这个话题。

    李春潮胸有成竹。

    “之前我们已经考察过了。”

    “墓室由主室和北1、北2、南1、南2四个侧室构成的。”

    “从上面的勘查情况来看,墓室均为木石结构,平面呈长方形。”

    “墓室顶部铺南北向的棚木,四壁均为石砌,石层间夹有方木。”

    “墓室的北、南、西三面与墓圹间为土坯与碎石混合砌筑。”

    “主室与侧室、相邻侧室间均以土坯与碎石砌壁相隔,主室与侧室间有通道相连。”

    “简单地说,就是每一间墓室都与主墓室相连,并且墓室的上方,用来封顶的全部都是棚木。”

    “我们没必要走墓门,只需要将各个墓室上方封顶的棚木都取掉,然后像发掘土坑竖穴墓一样,直接作业就行!”

    理解!

    孔建文点点头。

    这操作他熟啊!

    就和发掘大部分先秦时期的墓葬一样,直接从上往下挖,然后挖到顶盖板后,掀开盖板,就直接进入墓室,可以开工了!

    这方面,社科院考古所绝对够专业。

    “行,那就这么办吧!”

    这座墓并不深,从地表到墓室棚木顶,大概也就只有两三米而已。

    而墓室的深度,根据甬道和照墙的高度来判断,大概也就在2米到2.26米左右。

    这算是一座比较好挖的墓了。

    得力于这是一座吐谷浑部落的墓,而非汉墓。

    所以哪怕是吐谷浑部落的贵族,乃至王族,他们也没有像中原贵族那样的习惯,动辄就是往地下挖十几米深。

    嗯,可能也有没那个技术有关系吧。

    想要在地底十几米深的地方,开凿出一片一两百平方米的中空墓室,这可是个技术活。

    怎么保证上面十几米厚的土层,能够不塌陷?

    这是一个极其考验选址水平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古人看重“风水宝地”,一方面是真的有玄学的加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