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五章 居然还有冬虫夏草!

    二百三十五章 居然还有冬虫夏草! (第1/3页)

    “是花生?”

    “看着像!”

    “真的假的?”

    “西汉真的有栽培本土花生啊?”

    在场的考古工作者们,众说纷纭。

    大家都难掩震惊和兴奋的情绪。

    海昏侯墓的地理位置可是在江西!

    离着关中的长安远着呢!

    如果这个青铜器里放着的,确实是花生。

    那已经可以证明,华夏人在西汉时期,是有栽培本土花生的。

    花生的发源地,并非只有南美洲一地。

    虽然说,现在这种华夏本土花生早就已经绝迹了。

    但是这不代表就应该将其从历史上抹除!

    远在东西两端的长安和南昌,都发现了花生实物,而且是作为陪葬品存在,这足够说明,西汉时期的人,已经知道这是一种粮食,并且有意识的小范围栽培了。

    可能因为亩产量,以及品种的差异,导致这种本土花生并不足够取代主流的黍米,成为西汉人的主粮。

    可能只在少数上层贵族之间小范围的种植尝鲜。

    所以才在之后漫长的岁月中,渐渐绝种了。

    一种新作物的推广,是没那么容易的。

    特别是在古代那种田地里产出无比重要的时期。

    像小麦这种高产作物,同样是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发现栽培的历史了,但是直到西汉才被农民小规模种植。

    直到唐代,才基本上取代了黍米,成为了北方人的主食。

    小麦如此适合人类种植食用的主粮,在华夏都经历了近千年的时间,才在北方大地普及。

    更何况花生这种不算适合的粮食。

    特别是这种本土花生,产量也许并不尽如人意。

    “是不是花生,现在还不能确定。”

    “得送到植物考古学家那边去做基因测序对比,才能知道结果。”

    孔建文稳妥的说道,为兴奋的大家降了降温。

    “不过,这个青铜器里装满了板栗、荸荠、菱角等根茎类食物,和这些放在一起的,估计肯定就是花生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保存完好的五谷杂粮.”

    摸着下巴,孔建文喃喃道:“这难不成真的是个蒸馏器?”

    “用来酿造果酒、白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