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章 国除诏书!

    三百章 国除诏书! (第1/3页)

    「奇怪。」

    陈翰皱了皱眉头,将几块奏章木牍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心里有些疑惑。

    用木牍传递奏章一般需要封缄,其方法是用一块与书写奏章一样的木牍,把奏章上的文字完全盖住,然后在封缄木牍的中部或下部,横着开三~四道槽,槽中间的木片削薄。

    使用时用丝绳将两块木牍捆在一起,在削薄的地方将丝绳打结,再压上较黏的泥团,称为封泥,最后在封泥上面盖上印章。

    烤干或自然干燥后,封泥便会变硬,起到文字被密封的作用。

    如今信封落款的「缄」,最初就是指用绳子捆扎木牍的方式。

    以往考古发掘中就出土过这样的封缄,而现在看到的海昏侯墓出土的木牍,却均没有封缄的痕迹。

    这点很奇怪。

    「呈送皇帝或太后的奏章属于传递官方文件,封缄是需要加盖官印的,否则朝廷会拒收。」

    「所以如果是奏章,必然要封缄,还得加盖官印才符合规定的。」

    「所以,这也许不是奏章?」

    陈翰喃喃自语,越发觉得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不是奏章的话,这些写给皇帝和太后的文字,又是什么呢?

    突然,陈翰脑子里有灵光闪过!

    这是名谒!

    汉宣帝在封刘贺为海昏侯时,就明确规定:「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

    陈翰突然醒悟,为什么大家在海昏侯的内棺里,没有发现海昏侯印了!

    因为刘贺本来就没有海昏侯印!

    刘贺虽然名为列侯,但却被剥夺了所有的政治权力,因此汉宣帝连官印都没有颁发给他。

    所以他也完全没有向皇帝、太后写奏章的权力!

    但是这些写给皇帝和太后的东西是啥?

    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那就是这些其实是「名谒」!

    名谒(简称谒),其实就是后世的拜帖,在秦汉时期广泛使用,到东汉后期便称为「名刺」(简称刺),唐代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