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四章 开挖

    三百五十四章 开挖 (第2/3页)

    良渚古国的贵族们,在下葬的时候,是一层棺,然后再套一层椁,才下葬的!

    就这,能不认为良渚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吗?

    良渚的丧葬文化也好,玉文化也罢,都和华夏文化十分相像!

    这不得不说是一脉相承的啊!

    果然,在水平下挖了五厘米后,就可见清晰的棺范围了。

    庄云鹏用软尺测量了一下后,很快就得出了准确的数据。

    棺长2.78、宽0.7米。

    也就是说,棺和椁之间,有一个差不多30厘米的空隙。

    “棺内填土为浅灰色土,夹杂大量灰白色土,土质疏松而细腻。”

    “平面上无法划出棺侧板朽痕,但从预留的小隔梁可观察明显的棺底板及棺侧板痕迹,为细腻的灰白色土,厚约4厘米。”

    “棺底为凹弧状,由此可推测葬具为独木舟式的凹弧底木棺。”

    庄云鹏不断的汇报着自己的发现。

    站在坑上的陈翰、孔建文等人,心里也越来越有数了。

    已知情况可知,椁板的痕迹已经完全找不到了,不过万幸棺板的痕迹还在,可以得出墓主人棺的厚度在4厘米。

    这也是一个很符合华夏丧葬文化的数字。

    而棺底为凹弧状,这种情况在长江流域的墓葬中,是很常见的形状。

    这种棺被称为“独木舟式”,也就是看起来像一个独木舟小船。

    在长江流域,独木舟向来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了,最早在七千年前就使用了。

    并且不约而同的,很多长江流域的部落和文化,都会在死后用“独木舟样式”的木质葬具,埋葬自己。

    良渚古国作为一个在长江下游生活和统治的国度,他们的葬具文化向“独木舟式”靠拢也是很常见的情况。

    相反,在中原地区,一般就不会有这种独木舟式的葬具,通常都是平底四方正的棺材。

    “怎么说?开挖吧!”李教授笑吟吟的说道。

    一座长宽也就3米X1米多点的墓,就算整个探方是打了个5X5的探方,但是也用不着社科院考古所这十几号人一起来挖。

    实际上,除了这M1号墓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