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张献忠:沈树人不方便干的卑鄙事我来干

    第117章 张献忠:沈树人不方便干的卑鄙事我来干 (第3/3页)

筏也能用于顺流行军、节省体力。

    可木筏无法进入洞庭湖,很容易翻沉,湖水也比河水缺乏流速,木筏动力不足。所以从进入洞庭湖的那一刻起,张献忠的部队事实上就已经被分成了好几股。

    只有前军有足够的船渡湖抵达临湘,随后船队就得返航回常德接第二批部队。

    估计要往返三四趟,才能把张献忠的五万兵马和新拉的壮丁统统接完。

    这就导致张献忠只靠第一批两万人的先头部队,想攻破长沙非常难,至少吓不住长沙守军。

    而在临湘靠岸后再勐征炮灰,就可以绕过渡船数量的限制,让部队在抵达洞庭湖东南岸后,再跟病毒一样就地繁殖分裂、就地取材攻长沙。

    后续的人马运输慢一点、多几天才能集结完毕,问题也就不大了。

    张献忠的虚张声势,终究还是起到了作用。临湘县投降后次日,张献忠就兵逼长沙,只围城北,作势攻打,并且许诺了投降条件,这次他给了官军一天时间考虑、五天内不下才会彻底屠尽全城,就如同李定国在巴陵开出的条件。

    张献忠敢这么定,也是看在长沙城池广大、守卫潜力较强的份上,怕逼太急了导致狗急跳墙。

    长沙知府早已弃官弃城而逃,文官中只有推官蔡道宪为首,坚持固守。

    然仅仅激战一日后,作为守军主将的总兵尹先民决定率众投降,把蔡道宪绑了送交张献忠——

    这也绝不是给张献忠开挂,而是历史上湖广南部地区的卫所部队实在是糜烂,久不历战,人人怯懦,将领也都是废柴。

    湖广地区相对精锐的官军,早就在之前历年的冲突中,陆续调到了北部地区,调到南阳、襄阳、夷陵、武昌等地。能留在南部长沙等地的,本来就是最糜烂的空饷卫所。

    即使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一年之后,尹先民等几个湖南总兵,也会一触即溃、闻风而降。如今无非是张献忠的进攻路线、先后顺序有所变化,导致尹先民提前一年投了。

    张献忠自己都被官军的糜烂惊得瞠目结舌,大喜过望之下立刻率军进城接管。他看蔡道宪还有点骨气,亲自劝降,被蔡道宪破口大骂不绝。

    张献忠大怒,亲自持刀磔裂数刀,随后吩咐属下补完剩下的刀数,把蔡道宪凌迟处死,享年二十八。

    随后张献忠又杀死封在长沙的藩王吉王朱由栋全家,包括世子朱慈煃,尽抢吉王府财富。因为长沙富庶过于常德,加上吉王就藩的时间也比荣王长久两代人(初代吉王是成化帝朱见深的弟弟)

    吉王府的积蓄自然也远在荣王之上,所有财物居然有三百余万两。再加上长沙全部被屠官员豪绅抄家所得,总数竟达八百余万。

    然而,也正是张献忠在南线正面战场上、刚刚春风得意,极度膨胀的时候。

    在北面的临湘县附近、他那条横跨洞庭湖的补给线上。那条用于运输滞留在常德的后续部队的生命线,忽然就遭遇了疾行穿过整个洞庭湖而来的沉树人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