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决战爆发

    第134章 决战爆发 (第2/3页)

我们所在的营突围,还是另有别的处置?”

    沉树人摇摇头:“这我就算不出来了,不过我军做好准备,尽快高垒深沟,四面都设防,无论张献忠从哪边突围,都尽量拖住、立刻各军支援。

    另外,他多疑非要多观望一天,对我军也有好处,我已经加急通知左总兵尽快回师,把拉去衡山卫的兵马加快带回来。至于朱参将的骑兵,今天白天就能到了,让他们先睡一觉,遇战随时能调动。我军兵力只会越来越充足,你们没什么好担心的。”

    沉树人说罢,最后瞥了一眼对方送来的黄金珠宝,大致问了一下价值,然后吩咐:“既然是给你的,你就放心收下。我这人从来不差饿兵,用计用得好,有额外收益,用计者自然可以分润好处。

    这三十万两,你们俩留下十万两的珠宝,每人五万。剩下十万两,给两营中各级军官作为犒赏,也可由他们自己支配,添置装备。最后十万两,分赐给普通士卒——

    不过本官有言在先,给军官犒赏也好,赐给士卒也好,都要以本官的名义,而且要临战再发,以免提前泄密。”

    沉树人也知道,已经到了别人手里的银子,如果再全部收回来,那绝对是会引起部队怨恨的。

    因为这些钱存在的心理账户已经变化了,每个人都是有损失厌恶的,对于揣进兜里再往外掏的钱,会非常肉疼,还不如一开始就没得到。

    所以,该发还是要发,该追认还是要追认,只不过要让他们领沉树人的情,知道这些银子是因为沉树人的命令才给的,而不是蔺养成或者张献忠给的。

    部队要效忠,也要效忠他沉树人,不能效忠下面的部将,

    当然也不用效忠崇祯。

    蔺养成得令后,也是大喜,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立刻一切照办。

    ……

    此后一个白天、一个黑夜,果然过得很安静。

    张献忠也确实多疑,那晚那点珠宝投石问路后,第二天还要确认城西的官军构成、以及官军的总兵力。

    虽然确认的方式未必尽如沉树人预料,但总而言之最后就是实打实得出了“官军确实兵力分散,后勤断顿,眼下正是空虚之时”的结论。

    至于王尚礼那边迟迟没有派信使回来、当面跟他汇报衡山卫的战况,虽然让张献忠有过几丝不安,但他最后也倾向于相信“肯定是王尚礼已经派了人,但斥候怕死,看到城西也有官军营地围城了,所以不敢渗透过来”。

    毕竟,蔺养成只是跟他秘密联络约定了“互不侵犯”,王尚礼那边还是不知道的,这不奇怪。

    所以最后,张献忠还和白文选等将领,以及李定国商量了一下,拿出了出城决战偷营的方案。

    七月十六当天,也是衡山卫那边战斗结束后第三天,凌晨时分,张献忠终于提前鼓舞了部队,半夜造饭,四更用饭,五更出击。

    为了战斗顺利,和确保突然性,他还玩了点小花招——张献忠没打算给蔺养成那三百万或者五百万两买路钱,也不相信蔺养成肯无偿为他保密,

    他这次出城,也不是奔着逃命的目的的,而是想跟沉树人决战,至少趁着沉树人弹药补给断档的机会,重创沉树人的主力!

    所以,张献忠的真实目标,是攻打衡州围城营地的西北角,确切地说,是北侧营地的西段,想把那一部分的明军率先击破,如果明军其余各部来援,也可以打成添油战术。

    但是,正常攻打北侧营地的话,应该是开衡州城的北门出兵,可张献忠这次却偏偏不,反而选择了开西门。

    他这么做,也是担心北门的明军夜里警戒更仔细,哪怕隔着几里地,这边如果开城门、大军渐渐涌出,会被明军提前发现,从而做好准备。

    毕竟城门就那么点尺寸,每时每刻最多通过十排八排的士兵,几万人要出城,那肯定地走一刻钟才能过完,就失去突然性了。

    相比之下,西门外的蔺养成,既然做好了“收银子放人”的打算,应该不至于提前一惊一乍,所以张献忠就先让主力出城、在西门外重新列好阵,然后再沿着西城墙往西北角掩杀过去,转扑明军北营。

    当张献忠选择这条路线时,他内部的部将都还有些不理解的。比如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