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

    第194章 放在大明这得凌迟(七千字不拆了) (第2/3页)

于别人的田时,才特别懒,故意使坏」,主观恶性是完全不同的。

    沉树人也一碗水端平,两边都抓了几十个,准备到时候示众,再借机宣传新法,加深大冶这边数万矿工和钢铁工人的印象,让他们将来好口口相传,宣扬沉抚台的严厉政策。

    事到临头,沉树人唯一的顾虑,

    还是怕就为这些目的便杀人,有些说不过去——他倒不是怕迂腐言官弹劾,而是他自己都觉得有点重刑主义了。

    不过,方以智帮他张罗了这么几天,最后临门一脚时,倒是完全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他拿出儒家春秋决狱、以社会影响恶性来加重或减轻刑罚的思想,跟沉树人掰扯了一下,试图证明「只要形成了恶劣社会影响,甚至激起了一方百姓学坏,那么本身事情不大,斩首也是没问题的」。

    而在方以智看来,这些人带头刁钻,带坏了一方百姓,把陕西那边破坏式开垦捞小便宜竭泽而渔的劣习带过来,带坏了一方民风,就凭这一点,怎么不能斩首?

    沉树人自从当官后,对大明律了解还真不算多,也没一直学习。听了方以智这番话,他也是略感新奇,学到了不少东西。

    「我《大明律》里,本来就允许这样、因为社会影响的恶劣、带坏了社会风气,就在原本的刑罚上,额外无限制加重的么?」沉树人请教时,都有点心虚。

    方以智却不愧是学霸,斩钉截铁就给出了答桉:「当然,自古春秋决狱,论心定罪的原则,就没有改过,从《唐律疏议》到宋、明,这个思路是一致的。….

    具体到法条,我大明有很多具体的罪行,在量刑时,也都是准照‘社会风气恶行,酌情加重减轻刑罚的。

    采生折割的罪名总学过吧?这采生折割在我大明律里就允许凌迟,至少也是剐八刀,多的还有十六刀最多六十四刀,你可知为何判得这么重么?」

    沉树人一愣,方以智提到的这个知识点,他还真不知道。

    当然了,采生折割这个名词,这个罪名,他是知道的,就是把正常人(一般是小孩或少年)手脚打断、打成残疾人,然后逼着残疾人去乞讨,骗取别人的同情好多施舍点钱。

    这种事情,明清两朝都是重罪,可以凌迟。

    但沉树人还真没想过,为什么能判这么重——哪怕是谋杀的罪名,杀了好几个人,也未必会被凌迟。

    他便虚心求问:「这还真不清楚,我也一直觉得采生折割凌迟判得有点重了。」

    方以智却无奈地摇摇头:「这事儿的关键,不在于让四肢健全的人严重残疾、手法残忍。更关键的是,会破坏一地百姓的同情心。

    如果一个采生折割的桉子被揭发,却不把主谋凌迟处死,那么以后当地百姓容易出现什么情况?再看到真正需要帮助的残疾穷人,他们都会当成是采生折割的丐头残忍打折骗钱的,一整个乡甚至县的人的恻隐之心,都会因此受损,乡里道德伦常也会崩塌。

    孟子曰人皆有四心,对应仁义礼智,这恻隐之心,便是排在第一,是仁心。一个人的劣迹罪行,如果导致一方百姓仁心沦丧,我辈名教中人,岂能坐视?

    所以,大明律里,类似采生折割这些破坏一方人民恻隐之心的大罪,具体凌迟多少刀,在审判时,是要看其劣迹影响的。

    如果只是在一个乡里有影响,带坏了一个乡的人没有恻隐之心,最少剐八刀也就是了。如果一个县甚至一个府里都有影响,那十六刀到六十四刀都有可能。要用这些罪人的凌迟示众,来褒善贬恶,教化警戒民众别学样,再高的话,估计也不可能传播到那么远。」

    沉树人听到这儿,也是吓了一跳。

    在封建礼教的时代,原来破坏一方人民恻隐之心、导致道德滑坡,惩罚这么重的么?

    明清两朝都能到凌迟啊!

    也多亏明朝没有好的传媒工具,那种导致人民道德滑坡的行径也不可能传说太远,所以影响力极限也就到一个府了。

    要是真跟后世一样,有什么报纸媒体,一个人做了个什么惊世骇俗导致人

    民道德滑坡的事情、被炒作到全国皆知、以后全国人民都失去同情心不敢给真残废乞丐捐钱。

    那按照大明律,影响一个府就能剐六十四刀。影响一个省,还不得剐几百刀?要是导致全国人民道德滑坡,还不得跟袁崇焕一样凌迟三千刀啊?

    这么看来还是后世文明法治社会比较好,至少不会因为影响力而无上限加刑。….

    ……

    最后一块心理障碍搬开之后,沉树人也就毫无顾忌,

    次日一早,他亲自来到大冶铁矿。

    而铁矿的管理人员,也早就接到通知,把上万人的良善矿工,和更多刚刚从流民军俘虏转为矿工的苦役,都召集起来,在一个大矿坑里集结。

    消息灵通的已经在互相传说了:「听说一会儿要在这斩首示众不少人呢,从劣绅到刁民都有,应该跟前阵子在岳阳那边闹事的人有关。」

    人集结齐了之后,沉树人就让人公开宣布判决、说明理由。

    方以智嗓门不够大,就提前找了几十个军中的骂阵手,在方以智走过场读了一遍之后,这些骂阵手拿着木筒喇叭把早就背熟了的判决理由再吼一遍。

    然后,沉树人才宣布了对今后的流民矿工、苦役营管理新规,该让骂阵手吼出来转述的,也都照例。

    下面几万人听得面面相觑,显然文化水平不足以一下子接受这么多信息。

    但好歹还是有机灵人听懂了,以后官府对于北方来的流民的管理,都会让先挖矿认字,至少认识官府格式契约里的字,然后会一直贯彻严惩劣绅刁民,用官府格式契约保护大家的合法稳定租佃权利。

    沉树人这样给一棒槌再给个枣的做法,在明末的地方官员当中,已经算仁慈的了,只是雷厉风行了一点。

    看到那么多血淋淋的滚滚人头,自然也不会有人找死,

    大家都知道,抚台大人治下是说一不二的,不靠和稀泥,就靠赏罚分明。

    ……

    把该立威的事情都做了之后,沉树人总算能按照他原本的计划,视察大冶铁厂这边的军备制造情况,

    盘点一下即将到来的对张献忠最后一战,有没有什么新武器可以使用。

    反正来都来了,一大早就在矿山视察,到旁边铁厂也不远,随便拐个弯就到了。

    铁厂和其他军工作坊,也都早就做好了准备,沉树人一到,就把这几个月取得的新成果,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显摆。

    首先映入沉树人眼帘的,还是一堆钢铁材质的武器盔甲枪械。跟此前量产的型号相比,一眼看不出太多质变,但仔细看,都还是有点改良的。关键是量大管饱,整齐划一。

    毕竟附近就是铁矿铁厂,这种循序渐进的改良磨合,才是最容易实现的,都不需要沉树人自己下场点拨,甚至可以完全靠军工厂的工匠们自己琢磨,宋应星再给点理论知识支持就行。

    沉树人拿起靠在一排枪架上的铸钢套箍枪管的后膛装填双管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