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千里救驾

    第236章 千里救驾 (第1/3页)

    朱树人的部队从汉中正式启程后,沿着汉水顺流而下的那段航程,倒是挺快的,

    六天后的十一月二十二,先头部队就抵达襄阳了,

    然后,朱树人也立刻派出了六百里加急的信使,在十一月二十八这天,把自己的奏折送到北京。

    在这封朱树人最后给崇祯的奏折里,写明了他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了襄阳,救援之路已经走了一小半了。

    他会在襄阳等待后军、以及从武昌运来的军械(朱树人说汉中的部队装备损失比较大,需要从后方大本营重新补充才能投入战斗),最多不超过十天。

    顺带等待陛下的正式明诏,追认一切诏安事宜。还请罪说他已经事急从权,自作主张赦免了孙可望,并且得到了孙可望的回信,不出意外一定可以彻底诏安灭掉孙可望。

    最后,当然也免不了要写些洗脱自己责任的话语,比如解释为什么自己花了那么久才抵达襄阳、此前在汉中因为鼠疫遭受了多大的困难、部队损耗有多大,沿途还不是安安稳稳行军,而是跟散贼一路交涉一路交战、半剿半抚恩威并施才过来的。

    这封奏折送达的时间,距离李自成杀进顺天府境内,还有十二天。

    距离李自成抵达北京城郊,还有十六天。

    当时,李自成应该还在真定府和保定府的边界,跟白广恩、高杰作最后的纠缠呢。

    哪怕距离张国维被正式降职为浙江巡抚、责令出京,也还有九天。

    崇祯在这种火烧眉毛的节骨眼上,接到朱树人的最后一封奏报,见对方态度诚恳,还说已经从汉中马不停蹄赶到襄阳了,确实走了很多路,还能有什么说的?

    至少朱树人的态度,没有半分可以指责的。

    崇祯找来当时已经处于被审查状态的张国维,简单讨论了一下之后,也只能病笃乱投医,下了他生前最后一道给朱树人的旨意:

    补充好武器集结好人员后立刻北上!其他一切奏请全部批准!自作主张赦免孙可望和其他余贼散贼统统没错!而且有功!

    另外,诏安孙可望也能算是“实现了此前太庙盟誓中说的彻底消灭张献忠”,

    所以崇祯也遵守太庙盟誓,把他朱树人的爵位从克虏侯进一步升为鄂公!希望他好好模彷鄂王岳飞精忠报国!赶紧来救北京城!

    ……

    崇祯这番旨意,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之康慨,原本崇祯这人给封赏绝对没这么干脆利落的。

    只能说,到了生死关头,开出的价码都会比较高,

    再过七天之后,首辅周延儒都被逼自缢了、崇祯直接拿着内阁首辅的头衔给魏藻德这种当官不过三四年的菜鸟。

    朱树人好歹跟魏藻德同届,官场资历还比魏藻德多小半年,无非魏藻德当初考的是状元而朱树人是吊车尾,而且朱树人年纪太轻。但凭着这几年朱树人立的那么多保扶大明的汗马功劳,封个公爵不过分吧?这都是他应得的!

    另外,或许有人会觉得,崇祯都到这节骨眼了,还允许朱树人在襄阳驻留十日等待补充装备和会合后军集结部队,是不是太迟钝了?

    但这事儿还真就是合理的,因为历史上,崇祯在北京城被围前不到十天,才给吴三桂发去旨意,当时说的也是“让吴三桂放弃关宁,全军移师西归,拱卫京畿”,而不是让吴三桂带着一支精锐、快速反应的部队火速赶来。

    这说明一方面崇祯确实不太知兵,不太懂得精锐部队不带辎重回援和全军拖家带口回防的速度差距。吴三桂也正是因为有了借口,要带着百姓一起撤退,才能拖慢到最初回防阶段只日行四十里。

    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崇祯其实直到最后一刻,都还对北京城的城防过于自信。

    毕竟鞑子此前也多次破关而入在北直隶境内劫掠,也兵临过北京城下,但从没攻破过北京城。

    北京城被大范围持续强攻的记录,还得追朔到一百多年前、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后,瓦剌太师也先带着鞑靼骑兵来犯,而那次于谦也坚定守住了北京城。

    这让崇祯觉得,靠着城池坚固,撑上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