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

    第241章 没有退路可言 (第2/3页)

吴三桂本人也是颇为动容的。当天中午,吴三桂就亲自接见了张名振和郑成功,虚心跟他们探讨后续安排、出路何去何从。

    当然,这种事情,不仅有吴三桂参与,也还有辽蓟总督王永吉、辽东巡抚黎玉田,外加跟吴三桂一样同为总兵的李辅明。

    后世之人,读史不细,多以为吴三桂在山海关的末期,已是名正言顺的土皇帝,上面没人能节制,

    但实际上,直到大明朝的最后时刻,甚至直到崇祯死后,大明在辽地的以文制武基本国策、祖宗之法,明面上都还是保留得不错的。

    只能说,洪承畴一年半前那场白给、前任辽东巡抚邱民仰死后,新来的王永吉和黎玉田根基不稳,实权不多,无法事实上彻底控制住吴三桂。但论官职大小、地位尊卑,王永吉和黎玉田始终是在吴三桂之上的。

    哪怕是去年李自成进入北直隶之前、***最后一次尝试扣关,朝廷依然能让黎玉田指挥吴三桂出战。

    而吴三桂对于守住辽地这一本职工作,一直也是兢兢业业的,皇帝让他击破进犯其防区的来犯之敌,吴三桂每次都拼命,就在两个月前,还击破了多尔衮一支人马,杀了清军一个梅勒额真讷尔特(此为史实)——

    对梅勒额真这个级别的官职没概念的,可以类比一下,一年半前朱树人派出张名振、郑成功在塔山、杏山营救李辅明、曹变蛟那一战。明军不过是击毙了清军几个甲喇额真,额尔逼和庸桂,战后就凭着这些战果,让张名振从副将升到了总兵。

    而梅勒额真可是比甲喇额真还要高级,相当于副旗主,清军八旗,每个旗只有一个旗主、左右副职的梅勒额真,旗下面有五个甲喇额真。

    从这个角度看,吴三桂这次救援崇祯不及,回援京城迟缓,倒是真有理由的,因为他在镇守自己防区的过程中,好歹实打实击毙了清军一名相当于副旗主的存在,他是真被***拖住了才救不了皇帝。

    回师之前,总得做点准备,避免被清军衔尾追击,确保自己能安全抵达北京,才能谈救驾,否则自己都半路上白给了,如何留得有用之身救驾?

    直到此刻为止,说良心话,没人能指责吴三桂在救驾问题上的不作为。

    历史上吴三桂借清兵时,第一阶段时向清军开出的条件,也不是吴三桂自己的意思,是王永吉带领黎玉田和吴三桂,做出的集体决策。

    得等王永吉离开后,后续的决策才是黎玉田和吴三桂一起做的(在借清兵问题上,黎玉田的责任是不低于吴三桂的,这点也没得洗,黎玉田也确实在崇祯十七年七月就正式降清当汉女干了。王永吉倒是先南逃,跟着弘光朝又混了一年多,到南京政权覆灭前夕,跟江北四镇之一的刘泽清一起降清当汉女干)

    ……

    既然官场规矩还在,张名振和郑成功也不得不入乡随俗,拜码头时先拜了王永吉、黎玉田,然后才顺带着向吴三桂讨教下一步的方略。

    而对面辽地文武,自然也是

    以王永吉为首,回应南来海军援军的善意,暂时轮不到吴三桂发言。

    王永吉率先请教了张名振,是否有关于京城诸皇亲国戚的最新消息,以及闯贼对京中群臣的最新应对处置。

    「张军门,听说贵军一度深入大沽口、天津卫,迫近京城试图营救?不知可打听到了闯贼肆虐之近况?本官听闻,京中阁老、部堂,多有降贼的,可确实么?随后又听说,这些女干贼似乎也没有好下场?闯贼莫非不待见他们?那倒真是老天开眼了。」

    王永吉这个问题,也是代表黎玉田和其他人一起问的,他们其实都挺关心那些投了李自成的文官武将的待遇问题。但不好明着关心,就只好借口幸灾乐祸,「想看看那些降贼狗官是不是真的不得好死」。

    崇祯才刚死不满十天,两地消息不通,各种说法都有,所以辽地文武,也只是最近一两天,才刚刚略微风闻「闯贼根本不懂坐天下,居然还拷打投降者逼迫捐资助军」,他们内心,却不敢相信这种说法。

    李自成这莫非是不要天下了?居然不知道重用投降之人,反而得罪天下士绅逼取钱财?!世上有这么找死的人么?

    张名振其实也不是很了解京城最近几天发生的情况,但比王永吉他们稍微消息灵通点,毕竟才刚从天津撤回来。

    更重要的是,张名振郑成功出发之前,就得过朱树人关照,也知道遇到类似情况,该尽量挑严重的说,以稳定人心。

    所以郑成功就大大咧咧越俎代庖,借口他亲自深入过香河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