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郑成功灭绝长州藩

    第381章 郑成功灭绝长州藩 (第1/3页)

    话分两头。

    既然扶桑人决定了战争如何开始,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再有权决定战争如何结束。

    当初好言好语劝他们把私通满清的虾夷交给大明、再把私吞琉球的萨摩藩罚灭,他们不听,非要打。

    这时候大明再要的价码,显然不是一开始要求的那点了,怎么也得多要一点,作为惩戒。

    随着张名振在东北大胜,幕府开始转怂,郑成功这边在北九州才刚刚开张,他哪里舍得现在就停手,让风头都被张名振抢光?

    郑成功的兵力比张名振多,补给路线比张名振短,战场也更靠近中原,至少要打出翻倍的战果,才对得起他偌大的投入。

    四月初五,就在张名振于秋田城外击毙保科正之后的两天。在北九州的博多港,郑成功已经发起了对九州的登陆作战。

    当然,郑成功发起全面进攻的时候,他还不知道张名振已经取得了如此大捷,两地相隔千里,中间还要靠海参崴中转消息,军情传递还是非常慢的。

    在博多登陆战之前三天,郑成功其实就已经抵达了扶桑。之所以一开始没直接发起登陆,是因为他需要先把堵在博多和釜山之间的对马岛拿下。

    对马岛这地方,当初蒙元入侵扶桑时,还抵挡了挺久,后世扶桑人还以那一战为素材,出了PS4时代的收官大作《对马之鬼》。

    可惜如今面对郑成功直接拿出八十门重炮的风帆战列舰狂轰,对马岛也就三天时间便被明军轰烂占领了。

    这种小岛缺乏纵深,主要城池港口和人口密集区,又不够深入内陆,都是在舰炮射程之内。

    明军连上岸部署攻城炮兵阵地的环节都省了,直接在海面上开炮轰破城,一拥而入。

    夺取对马岛的同时,在九州北部另一个角落的平户五岛,那就更是夺都不用夺了。因为开战之前,那地方就是郑家的势力范围。

    郑成功的弟弟田川七左卫门就在那儿,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就是当地豪族的女儿。

    所以一开战,九州和朝鲜之间的诸多群岛,几天就彻底落入郑成功之手。

    四月初五,在博多港登陆成功后,相对大规模的激战才算是渐渐拉开。

    博多港就是后世的福冈,所以首当其冲的就是福冈藩主黑田光之。

    黑田光之其实也挺郁闷的,因为九州岛上至少有三家大藩是跟幕府不太对付,曾经在德川家建立统治的过程中积下过仇怨。偏偏黑田光之的福冈藩是其中的异类。

    而大明此番攻打九州,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萨摩藩吞并了大明属国琉球。

    黑田光之在博多港被明军轰烂后,审时度势,还派了使者想去找明军谈判,表示:你们要找萨摩藩的麻烦,直接去南九州登陆好了,为什么要来北九州呢?

    如果明军肯直接去打南九州,那福冈藩绝对可以装怂避战。幕府也有一定概率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时候可能也就肥后藩、熊本藩和本州岛上的长州藩,会派兵来救援——

    历史上,两百年后的明治倒幕时期,倒幕主力的四藩里,就以萨摩藩为首,然后是长州藩、熊本藩为次。可以说扶桑西南部的几个藩,都是跟幕府不对付的。

    要是大明专挑跟幕府不对付的藩下手,说不定战事就不会扩大化了。到时候只有这几个藩自己报团取暖,别人看戏,岂不美哉?

    然而,面对黑田光之的分说,郑成功直接拒绝了。

    大明要的是整个九州岛,如果真条分缕析只对付“已经有罪”的大名,那还怎么把整个岛吞下去?

    总不能到时候大明把萨摩藩熊本藩肥后藩拿了,却留下个福冈藩依然是扶桑领土?当然要浑水摸鱼多捞一点了。

    于是郑成功表示:虽然福冈藩不是直接犯有罪行的那个藩,但是在大明看来,扶桑诸藩是一体的。

    大明要进攻九州,航程最短的路线就是从釜山经对马岛到博多登陆,才二百多里航程。要是从宁波直接去南九州,那就是一千五百里航程了。

    为了后勤补给线的安全,谁会舍弃二百里的路线不走去走一千五百里的?

    要怪,就只能怪福冈藩位置生得不好,刚好生在朝鲜半岛和九州之间的交通要道上!

    当初和平贸易年代,福冈这地方也没少吃对外贸易的红利,现在到了战时,倒霉运一阵子吐出来一点,也完全合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