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三更!新书已签约)

    第431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三更!新书已签约) (第2/3页)

的过程中没有遭到大明的牵制和消耗,几乎是平推下来的。

    他的六百多万蒙古、鞑靼诸部人丁,可以精选出三十多万精锐蒙古骑兵。

    其中还有五万人的最新式罗刹火枪兵,还有骆驼炮兵,和扛着板箱装甲的骆驼火器阵。

    如果把其他被他征服的上千万非蒙古人口仆从军也算上,那他还能征发出更多的军队——只不过,噶尔丹倒是没想过用这些异族打仗就是了。

    他也很清楚,这些异族被他用血腥的武力征服,最多也不过七八年,最短的才刚刚征服一两年,肯定是畏威而不怀德,有多少人都巴不得他垮台呢。

    这一千一两百万人口,如果也按照蒙古军队的征发比例,征出七十万大军绝对是没问题的。但这七十万人送上战场,估计会出现牧野之战奴隶倒戈的局面。

    所以,严格来说,噶尔丹可以号称“百万之众”,然后实打实拿出三十多万蒙古铁骑,五万火枪铁骑。

    这样膨胀的武力,终于让他对据说也很强大的大明,失去了畏惧之心。

    而明蒙战争的导火索,也就在这种情况下点燃了。

    ……

    战争的导火索,最终发生于小康二十一年、1683的秋天。

    起因则是对西南两个方向都彻底完成了征服后的噶尔丹,因为北方是他的罗刹国盟友,没法扩张,便终于把眼光盯向了东方。

    盯向了河套以北的漠南蒙古中部地区,也就是后世的包头、呼和浩特一带。

    在那里,住着从血统上来说,跟噶尔丹一样同属卫拉特鞑靼的喀尔喀蒙古。

    但是,众所周知,喀尔喀蒙古早在将近三十年前,满清灭亡后没几年,就随着喀察哈尔蒙古、科尔沁蒙古一起,内附归顺了大明,做了大明的臣属。

    所以,噶尔丹如果敢把主意打到吞并喀尔喀蒙古的份上,那妥妥的就是主动跟大明开战了。

    但是,在噶尔丹的内心,作为一个十几年内纵横天下的雄主,他又实在不能忍受同为卫拉特鞑靼一部分的喀尔喀人,居然选择给大明当狗!

    这些人难道没有作为成吉思汗子孙黄金家族的尊严的嘛?大家都是卫拉特鞑靼,明明跟他噶尔丹同文同种,却去投靠不同文不同种的明国,这种行径不是“蒙奸”又是什么?

    于是,噶尔丹在这一年秋天,秋草丰盛马匹肥壮之际,原本倒也没想好,到底要不要和大明彻底翻脸,

    但他就是决定带上一大批鞑靼骑兵,到包头、呼和浩特周边的草原转悠一圈,耀武扬威放放牧,找找机会。

    结果这一“武装出巡”,就擦枪走火了。

    这年九月二十四日这天,噶尔丹亲率十余万鞑靼铁骑雄兵出现在归化城(呼和浩特)西北百余里的草原上,耀武扬威放牧震慑。

    结果,喀尔喀蒙古当然也不是铁板一块。这么些年来,喀尔喀蒙古高层知道大明的厉害,已经彻底臣服了大明。但底下总有日子过得不好的小部落酋长苦哈哈的,想要翻盘翻身,搞点事情。

    于是这天一早,两个跟喀尔喀蒙古主宗不合的小部落酋长,突然拔营投敌,主动去投奔了噶尔丹。

    站在噶尔丹的立场上,他觉得自己如今是成吉思汗最正统的继承人,统一了除了东部投明那部分蒙古以外、其他一切蒙古部族的大英雄。

    现在有喀尔喀蒙古的部落酋长们终于认清正朔、弃明投蒙,那绝对是要鼓励的,作为标杆树立起来的。

    但是站在大明的立场上,这种直接接纳大明部曲投靠、还兼并其带去的人口牲畜和牧场草原的行为,当然是对大明的侵略!

    这些投准噶尔的部落的草原,当然也算大明国土的一部分!这还不叫侵略什么叫侵略?

    所以大明的边地将领和相关藩部官员立刻做出反应,先后在几天和半个月之内警告噶尔丹,不许收容大明叛徒、必须交还全部叛徒、并且吐出他们投献的草原领土!

    实话实说,噶尔丹一开始倒也不太在乎这点人口和草场。但是他以全蒙古的统一者和拯救者的身份自居,他的尊严和地位不容许他做出这种“把来投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