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决战杀虎口

    第432章 决战杀虎口 (第2/3页)

准噶尔部,确保此战后,其残部的实力,连大明十万军队都打不过,这样才能防守反击、犁庭扫穴!李兄,你觉得眼下具体该如何打?”

    李定国这些日子显然也想好了,智珠在握地说:“先示弱,假装死守不出,但是又派出小股部队,从别处开关出关偷袭,撩拨噶尔丹的怒气。

    然后,噶尔丹如果调动,我们也随之调动,假装以重兵应对噶尔丹主力朝向的关卡。

    到了这一步,就别太严防噶尔丹的细作了,甚至可以放一些本就摇摆不定的喀尔喀蒙古部族子弟回去投敌噶尔丹,好向噶尔丹泄露我大明在三边各关卡的实时防守兵力多寡。

    故意漏出一个其中防守最薄弱的缺口,让噶尔丹自以为抓住了虚弱,然后勾引他来尝试攻关。只要他下血本攻关了,哪怕攻打了一会儿后发现攻不破,再想走,那就没那么容易了。

    我自会亲率骑兵主力从左右别处关隘出关迎击,争取包抄拖住重创之。”

    郑成功顺着这个思路缜密思索了很久,觉得还有破绽:“主动泄露军机、长城布防虚实,噶尔丹会中计么?”

    李定国很有自信:“迟早会中计的,一次不行我们就继续跟着他调动。因为我们没有骗他,我们是真的主动露出防守兵力薄弱的破绽,那是实打实地自我削弱,不是演的。

    所以,就算他得到一次情报,没来,事后也不会发现我们在骗他,因为我们根本从头到尾一次都没骗过。真情报听多了,总有忍不住的时候。”

    郑成功一想也是,李定国这主动暴露给敌人的弱点,都是真弱点了,那还有什么好露馅的?根本无馅可露好吧。

    这里面明军唯一的底气,就是对自己防守战力的自信。

    就好比哪怕我告诉你,大同这边,或者隔壁宣府、张家口,其中任何一个点,在某一个时刻,只有几千士兵防守。

    但就算你知道了只有几千人,你把三十万人都堆上来,依然无法在五天十天之内攻破这个只有几千人防守的薄弱点,那么噶尔丹就完了,至少会被黏住,不死也得脱层皮。

    郑成功最后拍板认可方案:“好,那就请李兄自行按计施为,既然需要诱敌示弱,我主守,你主攻,我演砧,你演锤。反正我督师也不用出关,长城防线就交给我,我保你再薄弱的点,对方也十天之内攻不破,后续决战围歼就交给李兄了。”

    ……

    李定国很快就按照既定策略开始执行。

    他一边让三边各处隘口摆出死守不肯派出大兵团出关作战的样子,一边又派出小股快速轻骑兵骚扰。

    同时还故意偶尔泄露真的长城三边布防虚实情报。

    这其中,那些繁冗的反复计策拉扯,自然无须赘述,而唯一可圈可点的,便是李定国部署的轻骑兵骚扰。

    他从不允许大规模骑兵出击,全都是以少则三百骑,多则五百骑,绝对不能到一千骑的小股部队。

    也绝不从噶尔丹主力严阵以待的关卡出击,而是从左右两翼、稍稍远离噶尔丹主力的关卡出击,宁可需要多行军几十上百里才能抵达战场。

    而噶尔丹虽然号称三十万众,可他的骑兵每天也是要吃草的,在非一级战备情况下,肯定会分得比较散,这就容易被抓住落单的小股部队战机。

    而李定国派出的小股精锐骑兵,也算得上是这些年大明骑兵部队建设的新高度了,所用的装备,所经受的训练,都是与时俱进的。

    早在三十年前的灭清战争中,当时明军就已经有少量的线膛枪了,能确保中远距离相对精确的射击。

    只是当年大明科技和工业还处于相对起步阶段,比如今穷的多,所以线膛枪只是给狙击营用的,算是“特种部队装备”。

    而现如今,大明虽然依旧没有淘汰“武昌造”系列的滑膛枪(但是也进行了很多微调改良,提升了装填效率),但至少线膛枪的装备比例,已经在军中提高到了两三成左右,成为了一支大规模成建制的力量,不再是特种部队专属。

    所以,李定国派去骚扰的这数千精锐骑兵,人人都装备了一个比当年更轻薄一些、但质量却绝不缩水的胸甲,外加两把火枪。

    分别是一把长杆线膛枪,再加一把短管的双管后装喷子,或者把喷子换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