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狼烟四起自中原

    第三百八十三章 狼烟四起自中原 (第2/3页)

都知晓吧。」

    【鉴于大环境如此,

    众人纷纷点头。

    应杭水泥路的修造,今年在朝中是有过一轮热议的。原本文华殿行走、翰林学士解缙,是要同时开工三条水泥路,最后还是经过角逐,暂时先修一条。

    ….

    朱允熥便说道:「你们或许不知道,那水泥之法,这一次也被用在江南那无数的沟渠河流之上。新修桥梁,可承载万钧重物,犹如坦途。」

    皇太孙身处黄河之上,却说起了江南的水泥路,话题转变的有些快。

    可众人却依然是从最后这番话里,品出了真意。

    高于光悄然抬头,看向朱允熥身后那数百丈宽的黄河,心中不免生疑。

    水泥之法,能让黄河也变成坦途?

    裴本之则是觉得,若是水泥之法当真有用,也是未尝不可试的。

    如若成真,大明岂不是便能将黄河天堑变坦途?

    若是当真做成这件事情,大明便可万世流名。而更为重要的是,黄河将再也不会成为阻拦大明南北的障碍,九边也将会得到更强劲的支援。

    南北交流,将会变得更加的从容起来。

    朱允熥笑了笑,桥梁工程的复杂性和难度,不是他能够解释清楚的,也不是他想做成就能做成的。

    那是修造横跨天堑的桥梁,不是在土地上铺设水泥路。

    二者,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事情。

    不过总是要心存希望和畅想的不是?

    若是连想都不敢想,世间万事万物,又如何能得以成真?

    朱允熥笑笑道:「还望诸君力往一处使,说不定哪一日,我等眼前这条大河天堑,就真的会变成坦途了。」

    说完后

    ,朱允熥的脑海中便当即浮现出一副画面。

    一座由无数巨大的水泥桥墩构建起来的桥梁,横跨这条奔流万年之久,无数华夏子民只能撑船而渡的大河。

    巨大的钢铁构建如同龙骨一样,跨立在桥梁之上。坚韧的钢轨,沟通了南北两个方向。

    忽然,苍茫大地上,响彻起了一阵嗡嗡嗡的蒸汽声。

    天边是一道洁白的水蒸气,拔地而起,飘散到天空中,变化成一片片的云朵。

    一列动力十足的蒸汽火车,拉动着数十个巨大的车厢,哐当哐当的疾驰在钢轨上。烟雾中,车厢窗户后面,露出一名名披甲戴胃的明军官兵,还有那些南来北往寻亲访友的百姓。

    在火车的后半部分,是一尊尊口径硕大的新式火炮,以及无数的武刚车、军阵军械。

    最后的最后,是一车厢一车厢的粮草物资,商贾的货物。

    通宵达旦之间,整个大明因为这些存在,而变得宛如一个整体,帝国的血脉在蓬勃强劲的流动着,时时刻刻为帝国带来充足的动力。

    举世皆明!

    日落为明,日出为明。

    「殿下,臣并总督衙门对水泥之法,如今也有些浅显的尝试,还请殿下能拨冗指点。」

    潘德善的呼喊声,将已经畅想到了无数年后大明的朱允熥给重新拽回现实。

    朱允熥的目光恍忽了一下,看向现实里的大明。

    他不曾惹人注意的自讽的笑了笑,而后看向潘德善:「但说无妨。」

    ….

    潘德善面色恭顺,引着众人又往前走了一段距离。

    等转过一道河湾后,潘德善引着众人看向大堤下那一大片被清空,并且夯实铺平的工地。

    只见在这一大片的工地上,如今依然是堆放了无数的砖石木料。在中间位置,好一片巨大的工坊,悄然的拔地而起。

    几座工坊在朱允熥的视线里,是何等的眼熟。

    他不由的看向一旁的潘德善,目光之中透露出一丝好奇。

    潘德善轻声道:「臣自徐州府之后,便往应天回了函。请大匠师调拨些人手过来,与臣用之于黄河河道之上。

    这些便是前不久便开始赶工弄出来的混凝土工坊。此地不产石料,所以水泥生产,臣是定在了河南府那边。此地只用于混凝土的生产。」

    在潘德善的介绍下,朱允熥与众人再次将目光投注到大堤下的工地上。

    只见在那些工坊中,目下正不断的有一车车的混凝土给运送出来。而后便会集中在一块儿,交给另一批人,将这些混凝土倒入地上的一个个木范之中。

    在周围一大片的空地上,无数只木范摆放在一起,宛如一个军阵整齐密集。

    从成色上看,距离越远的木范,里面的混凝土颜色便越浅,越往里则颜色越深。

    在另一侧的空地上,则是有无数浅颜色的混凝土长条给对方在一起,像是一道道厚实的城墙一般。

    裴本之、高于光等人不知其中的原因和道理。

    朱允熥却是一眼就分辨出了潘德善此举的意图。

    他不由轻声开口道:「是要用水泥之法,取代石条?」

    潘德善点点头,却又是摇摇头:「臣等近来日常研习,深感若是用水泥之法浇筑出来的这些水泥砖板,将会大大加快修筑河堤的进度。

    虽然水泥浇筑砖板,看似工序颇多,过称复杂,却是可以同时大量生产的。而原先历朝历代修筑黄河河堤所用的石条,却需要从山上完整取下,又要耗费人力专门凿刻成型,而后再将那些沉重的石条运到所需之地。

    反观水泥之法,却是不许这般繁

    琐耗时。

    只不过,臣等还以为,石条仍是需要用于不少地方,所以也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