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秦王的刀

    第六百四十一章 秦王的刀 (第1/3页)

    朝廷官员确实没有办法阻拦。

    他们可以在朝堂之上,阻拦邹学玉的直隶总督衙门从洪武元年开始查账。

    但他们没有办法再去阻拦,邹学玉在追查洪武二十四年至今账目过程中,发现的那些贪腐案情。同样的,一旦这些案情里发现有已经卸任或是调任别处的官员涉及案情里面,邹学玉的直隶总督衙门同样拥有权力继续追查。

    而自从直隶总督衙门频频出招,直隶道一十八府地界上,现如今已经是一片哀嚎,无数人家悬于梁上。

    金银价的兑比在税署税兵们的通力协作下,已经在整个直隶道彻底铺开。

    而当大明银号奏请朝廷,在整个国家范围内施行统一的金银价兑比,且很快得到以内阁为首的官员认同,旋即这一项制度便以皇帝圣旨的形式,明发朝廷,昭告天下。

    大明就此,有了一个固定统一的经济制度。

    大势之下即便直隶道境内还有些人试图挽救即将破产的家业,也已经无能为力了。

    直隶道外的那些商人们,带着最敏锐的嗅觉,开始大举进入直隶道。

    这些商人们在这个时候,自然不会对直隶道那些损失惨重的同行们有多少同情心,这个时候的他们只会想着能赶在所有人前面,大肆收购直隶道境内同行们名下的产业。

    朱樉瞅着眼前几人,觉得自己这几年的手段还是太过仁慈了些。

    依着眼前这几个人商量出来的结果,直隶道那些参与这次事件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逃不掉。

    自己和这些人一比,还是太善良了啊。

    朱樉心中默默的想着,自己今天回太庙后,要不要和自家的列祖列宗们告状。

    自己才是老朱家最善良的孩子啊。

    这时候朱高炽开口道:“直隶道一十八府,所占商税,乃国家商税泰半之数,若是好生经营,直隶道百姓将会是大明最富足的。只是这些年,官府欺瞒于上,而对下横征暴敛。百姓钱袋子空了,朝廷没拿到半分好处,最后的骂名却还是朝廷背下来了。”

    “商人逐利,本性使然。”户部尚书夏原吉面不改色,眉宇之间有几分讽刺:“商人不过占据先机沟通两地而已,全成了天底下最富有的人,这样的局面,我大明势必要更正过来。”

    执掌直隶道的邹学玉亦是附和道:“要让生产者富足起来,要让百姓们能用同样的钱,买到更多的东西,如此才算得上大明的盛世。”

    盛世是什么样子的?

    在过往,当一个国家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再有万国来朝,便可以算得上是盛世。

    但如今。

    邹学玉却认为,光是国家富足,百姓能吃饱肚子,并不能算得上是盛世。

    要让百姓们有更多的钱,去购买更多的东西,才能算得上富足。

    吃饱肚子?

    那不过是一个国家对百姓应尽的义务罢了。

    毕竟,百姓们同样是为此有所付出的。

    朱允熥左右环顾,此方聚宝山下的别院里,寂静无声,各处灌木绿植营造精致。

    独特的江南园林营造手法。

    在隐隐约约的角落里,可以见到有些侍女藏身,随时等待着召唤。

    他低声说道:“两淮督盐转运使司……孤历来读史,知晓前汉之时,盐铁乃是官办,大明开国之初百废俱兴,朝廷难以顾及全部,又因九边诸事,只能将这产盐之事,以盐引制交办民间。

    今时直隶道顺应洪武新政,是否可于两淮盐务有所更迭?”

    若论直隶道哪里的商人最富有。

    苏州府算不上,松江府也算不上。

    独淮安府、扬州府的盐商最是富有。

    盛名在外的扬州瘦马,亦是因为两淮地界上那无数富甲一方的大盐商手中金钱所致。

    邹学玉对此保持沉默。

    他现如今虽然是执掌直隶的总督大臣,但在他的计划之中,目前并没有打算对两淮盐务动手。

    将直隶道地方官府的权力收回,再压制住那些贪心不足的商贾,继而真正开展自己造福直隶道百姓的事情,才是邹学玉目前的所有打算。

    夏原吉看了一眼坐在对面的邹学玉,知道这位督台的心思。

    他想了想,却是开口道:“去岁殿下北巡,于山西道整治地方,洪武三年开始执行开中制的晋商,独享皇恩,却不思为国尽忠。山西道晋商一案,户部清点一应财货,总计已超五千万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