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巴尔虎部

    第九十一章 巴尔虎部 (第2/3页)

祖忽必烈开始足有五位帝王倾心汉文化。

    其中,又以元文宗的汉文化水平最高。

    其余六位中,有两位早夭不算,其余四位或长期驻守漠北或流浪在西藩,因此也没有接受汉文化的学习。

    可以这么说,但凡顺位继承,执政时间稍长些的元代皇帝都精通汉文,且对于汉文化这样的高等文明打自心底的崇拜。

    皇帝尚且如此,所以政策文化上对于儒学也是大力发展,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在元代也并未消亡,反而是放松了对儒学的钳制,任其蓬勃生长。

    更难能可贵的是,元代打破了许多儒家的禁锢,使得国家贸易得到了发展,各种思想宗教广泛传播,使得老百姓接受的思想更加多元。

    关汉卿等人创作的元曲便是佐证,唐诗宋词元曲,三大绝唱,对后代的戏曲文化发展奠定了绝对的基础。

    最讽刺的是,真正迫害汉文化的事件,比如八股文,文字狱,海禁还有闭关锁国,不管哪一样都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极大的伤害,而这些,都发生在明清。

    所以看待史书不可以狭隘,要以端正的态度不偏不倚地看待任何一个朝代,客观才是治史的第一要素,汉人建立的王朝未必是弘扬汉文化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也未必是迫害汉文化的。

    在古代封建朝代,任何王朝不管民族是什么,第一要素都是阶级矛盾永远大于民族矛盾,所有的统治者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各展其能。

    至于民族大义?底层百姓没文化不懂,他们只关心自己能不能吃饱,而高层统治者只会择其有利一面而行,民族有利于自己统治,那就团结民族,反之则狗屁不如。

    所谓的民族大义,倒成了别有用心的生乱者蛊惑人心的由头。

    包元乾饮了口酒,继续问道:“北风兄,据我所知你们巴尔虎部与其他的林中百姓不同,乃是受蒙古本部(鞑靼)辖制,为何与这阿苏特部老死不相往来?却与瓦剌的马哈木相熟?”

    因为在白日交谈,包元乾知晓了这波亡命徒便是阿鲁台所统领的阿苏特部人马,北风说自己的巴尔虎部与鞑靼阿苏特部有仇,而巴尔虎原本应是受鞑靼统辖,却没想到反倒跟鞑靼阿鲁台打的不可开交。

    北风听罢,苦笑一声,兀自看着酒壶道:“我巴尔虎部自归顺天骄成吉思汗后,便一直忠心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