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雪夜入雁门

    第一百五十章 雪夜入雁门 (第2/3页)

白了这凶险之处。

    这大同乃是四塞之狭长盆地,除了入塞的杀虎口与阳和口外只有三处缺口,一处乃是只容单人单骑通过的宁武关小道,但是此道尚未成熟,几乎是绝路。

    其次便是古来之咽喉要道,雁门关。雁门关位于大同之南,是南下进攻太原直抵中原的咽喉雄关,若是锁住雁门即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肆虐狭长的大同盆地。

    另一出口便是顺着桑干河谷向东北抵达居庸关前,席卷延庆、怀来、宣府。

    这些鞑靼人对着大同的地势极为了解,他们根本没想过破雁门关而入,而是目标明确的锁住雁门关以挡太原援兵北上。

    雁门关一闭整个闭塞的大同盆地除了入塞二口只剩下桑干河谷一处缺口,鞑靼大军饱掠一番后自桑干河谷再掠北平都司,实乃天衣无缝的计划。

    若是让他们得逞,这塞北两都司将被关门打狗,关内援军被堵在居庸关与雁门关内,情形将一发不可收拾!

    纪纲负手捏的咯咯作响问道:「如今吴侯手中有多少直属兵马?」他指节粗壮厚实,一看便是习武之人。

    吴高听罢将沙盘上红旗扎在大同城上,道:「除了分散远处的各卫所兵,本侯手中握有大同前、后、中、左、。但是前、后、中三卫乃是同驻行都司所在之大同城,兵马配置向来不多一卫只有二千人。左右卫距大同里合计约有九千人合计不过一人。」

    「叛乱几卫兵马如何?」纪纲抱臂琢磨着沙盘。

    吴高指着几支蓝旗道:「皆是边,每一卫皆是满编六百人,纵然这些年士卒偶有逃亡可却是九牛一毛,加上那雁门关的一卫三千人,叛军兵力不会少于三万人。」

    纪纲皱眉道:「不少于三万人...若是算上关外阿鲁台的四万鞑靼铁骑,他们便有七万大军。」此时已意识此间已到了生死之时,叛军人数两倍于己丝毫容不得马虎。

    吴高沉思道:「万幸的是我们提前得知了这个消息,此局看似敌众我寡,倒也不难破解。」

    他指了指雁门关道:「关口便在于雁门,若是我亲率大军奔袭雁门关,定能打许海兵一个措手不及。一旦控制了雁门关他们这个计划便坏了大半,我们攻下雁门后派人快马传书太原府,引大军支援行都司必能让其不敢妄动。」

    纪纲点头道:「好计策,届时吴侯去雁门关,我带着锦衣卫潜行至居庸关静待。若是居庸关守将无异常便罢,一旦有异常我们便拿下叛将引北平都司大军夹攻桑干河谷。如此一来,大事可成。」

    「吴侯计谋确然不错,只是却忽略了一点。」一人说话,高纪二人看去正是包元乾。

    包元乾道:「如今行都司上下武官早已敌我不分,吴侯若是调集大兵马势必走漏风声,一旦打草惊蛇届时那阿鲁台若知事情败露顷刻便会出兵,毫无转圜之余地。」

    吴高有些怅然道:「言之有理,只是..若不动麾下兵马,难道凭借我这几十个亲卫能拿下雁门关?」

    包元

    乾会心一笑,作揖道:「吴侯不知内情,这鞑靼三百余精锐本是去雁门关的内女干却被我于关外歼灭,雁门许海兵正等着这批人到雁门驻扎。如今我手下皆是一色札剌亦儿人,与那鞑靼人并无二异。若是吴侯不弃信得过在下,我麾下号归附之人可作吴侯平叛之先锋。」

    吴高听罢有些恍然道:「你是说...」

    「正是,吴侯可曾听过李愬雪夜入蔡州?所言上兵伐谋,其下攻城。若是能人骗关兵不血刃拿下雁门,又何须派大军强攻徒增伤亡?」包元乾不卑不亢道:「若是不动声色拿下雁门,那些叛乱之将必然不得而知。届时北平与太原的援军合围而来,定能将这些叛臣一网打尽。吴侯总不能让这些人提前听到风声,便逃之夭夭了吧。」

    吴高点点头,心中也想到既然这些人又反叛之心,那就绝不能让他们走掉,否则天子盛怒之下恐不好交代。

    若是大军尽出攻打雁门,动静太大。极容易走漏风声,若是被这些叛将提前得知消息败露,席卷着百姓军队劫掠大同后北逃,那自己依旧是罪责难逃。

    「话虽然是这般说,只是你一塞外之人,身份不明。就这般让吴侯随你等前往雁门,谁知是不是鸿门之宴?」

    就在吴高准备同意此计时,一旁的纪纲却眯起鹰眼打量着包元乾一行人。

    包元乾看着一旁极度不信任自己的纪纲,瞪了他两眼不由得心道不妙。

    纪纲正色道:「这般大的消息,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