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 文职武勋左右难

    第一百六十六 文职武勋左右难 (第1/3页)

    “如何?”萧仪见二人满脸迷茫的走出大殿,上前问道:“可授予你们什么官职了?”

    包元乾二人茫然地摇摇头,他们看着白玉阶下来来往往的“衣冠禽兽”,正端奉着卷宗抄册不知往哪些殿去。

    方才他们在殿内对着那黑衣和尚献出了那方传国玉玺,那和尚把看片刻便将玺收下,旋即便让他们起身离去,不咸不淡告诉他们待择日听封。

    包元乾注视着四周踏着碎步的太监宫女,他陷入了沉思。这入宫面圣好像与他想象中的有那么“亿点点”差距。

    他原以为是像后世剧里那般在三大殿中宣召,在百官侍立中自己长身缓步拾阶而上,在一众文武官员的瞩目下跪在陛前,然后突然献出玉玺,满堂哗然,金銮殿上的朱棣龙颜大悦大手一挥便是一气呵成!

    然后...便是功成名就,百官相贺,这是他梦里梦到的。可是...如今他们入宫面圣却是低调至极,别说百官了,那春和殿里除了个和尚就没别人了,这圣没面到却面到个来头极大的黑衣和尚。

    入宫前兄弟们一身白身,却豪情万丈。出宫时满腹疑惑,却仍是白身。

    萧仪安慰道:“无妨,也不急于这一两日,且随我出宫静候便是。这天大的功劳,任是谁也忽略不了的。”

    二人点点头,只是不知回去该怎么和一帮脖子伸长的兄弟们解释。

    ................

    “少师,你怎么看?”

    春和殿内,一处巨大的龙凤屏风之后,一个四十余岁身着黄袍曳撒,苍劲长须垂于胸前,肤色略黑的健壮男子把看着手中的玉玺,不目旁视问道。

    他目光炯炯,耳大如扇,阔口宽鼻,一副不怒尚自威,怒则流血千里的模样正端坐位中。而他所问及之人正是那一旁的黑衣老和尚,一代妖僧姚广孝!

    “回圣上,他们所交待的倒是与我们所查的大差不差,可以说身份来历不是问题。”姚广孝病恹恹地模样,朱棣问他话时也不起身,“只是没想到他们竟然身怀秦皇玺,又在塞北杀了一大圈南归,实在是匪夷所思。就是不知...这玉玺,是真是假。@·无错首发~~”

    朱棣方才并非是龙体欠安,而是躲在了春和殿的龙凤屏风之后,让少师姚广孝在明自己则在暗,听着包元乾二人的说辞。

    朱棣将玉玺置于一旁案几上,目光沉思道:“其实真假少师心头已然有数,他们既敢献玺就不会让自己走上绝路。只是过场还是要走走的,一会儿把这块玉玺拿去让礼部翰林院那几个废物鉴赏鉴赏,观摩观摩。看看是真...是假。”

    姚广孝点头称是,心道圣上在后半句时颇为玩味,直呼礼部与翰林院为废物。尤其是那句是真...是假,言语间颇有三分得意之色。

    他心知显然圣上对于这块出现及时传国玉玺极为满意,却兀自不动声色。只让礼部与翰林院那些文官过过眼,验验真伪。

    这玺九成九的真,任何人来验都假不了。而朱棣的目的当然不是真让两部文官验真伪,而是借此天人感应之道,来堵悠悠文官之口。

    他奉天靖难虽然荣登大宝,百官归附,天下归心。但是初掌大权,万象更始,许多人是阳奉阴违,口服心不服。

    这些人表面万岁万万岁,私下则是杀千刀的燕逆。他入应天后杀了一大批,流了一大批,但是他不可能将朝廷百官全部杀光,女干臣榜上也只诛杀了前几个首恶,他杀人只为了政治目的立威而不是泄愤。若是杀尽百官,国家运行机构便立时崩溃,自己这得之不易的天下也要大乱了。

    况且镇守边关的武将尚能里应外合勾结异族,别说这些靖难时跟自己唱反调的文官集团,指不定私下结党营私,不定多时背刺自己。

    他可以马上打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虽然心中痛恨这些文官,但是却不能不仰仗文官。

    。

    如今借着自己登基不久,失年的传国玉玺便飘然归来。在崇尚儒学,天人合一的明代,这是个不容置疑的奇象,彰显着谁主沉浮,谁才是天命正统!

    他就是要让这帮阳奉阴违的书呆子瞪大眼睛看看,然后借他们的口一传十,十传百,便在不经意间闹地朝野皆知,继而整个京师整个天下都家喻户晓。

    届时他再顺水推舟,举出传国玉玺,宣告自己的正统合法性,那时谁还敢质疑?百官可以质疑天子,却质疑不了老天爷!

    姚广孝道:“这邓平虏与李承恩二人...如何处置?”

    “那李承恩是九江的堂弟吧?”朱棣淡淡道。

    “是。”

    朱棣长吁一声,手指敲着桌案道:“一个是边疆柱石老将,一个是九江的堂弟...他们虽私下媾和瓦剌,却非失城通敌。这肃州卫三面环敌,唯邓平虏尚能应付。如今靖难初定,边境不宁若是草草处置他恐不是时候。”

    他沉思片刻便道:“朝廷如今还用得着他,且让锦衣卫给他记上这一笔,切记莫要打草惊蛇,日后若有他事再犯数罪并处也不迟。”

    “如此甚好。”姚广孝点头,“那曹国公的堂弟...”

    朱棣一摆手道:“九江有迎立定策之功,乃是朕亲表的勋臣之首。如今不过数月若是牵连到他,便是朕朝令夕改,法度不严。草草处置了便会让朝臣人心惶惶,且与那邓平虏一般记上一笔,召他回京述职便是。”

    帝王心术便是如此,你犯了错甚至犯了罪。他第一考虑不是先处置你,而是处置你后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若是利大于弊,便即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