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奸臣

    第一百八十三章 奸臣 (第1/3页)

    包元乾受封的第二日,便被朱棣宣召入宫。

    他如今是挂名的文渊阁大学士,加授散官奉议大夫,兼之武勋骁骑尉,已是重重名头挂身。

    他不由得想到在草原第一次遇见脱欢时,那脱欢也是一股脑地说出一串头衔。往日他还嗤之以鼻,没想到如今自己倒是活成了曾经厌恶的模样。

    虽说是宣召入宫,萧仪却领着他直往清凉门外的莫愁湖行宫而去。

    这莫愁湖行宫乃是天子近郊宫苑,整座行宫多以龙舟楼船架设于莫愁湖上,外层平湖起高殿,湖心填土摞主宫。

    四周御林军遍布,昼夜侍卫,驾船巡逻,颇为森严。

    他一身青色熊罴补服,腰挎镶金绣春刀,由南湖长廊直入。值守的羽林卫见他腰挂绣春刀,根本不敢上前阻拦缴刀,只唯唯诺诺地侍立两侧。

    这绣春刀并非是锦衣卫独有,而是有明一代的赐刀。

    它常常由皇帝赏赐给亲信大臣,侍卫,文武皆可得之。而一般的锦衣卫是不可能拥有这等赐刀的,就连锦衣卫指挥使也并非一定配有绣春刀。

    其刀有与无,全看圣意。

    绣春刀挂在腰间,除了皇帝让你取下,旁的人是没有这个资格的。而这特赐文渊阁行走,便是指可以携绣春刀出入文渊阁,畅通无阻。

    他昨日不知萧仪何以如此谄媚,如今见这些御林军对自己讳莫如深的模样,方知这看似豆大般的五品大学士,可比那司业高了不止一星半点。

    二人一前一后大步而入,穿过几艘宽阔龙舟,到了湖中一处砖石平台摞叠的殿宇之前。

    萧仪并不引他入高大的主殿,而是绕过两个长廊,带入了一处小阁楼。包元乾抬头直望,但见“畅春阁”三字。

    他迈步自丹陛旁登上,萧仪先行一步入内,只是须臾便听得一声“宣,奉议大夫包元乾觐见!”。

    一道尖锐之声自内响起,不阴不阳,似男似女,包元乾一听便知道是太监。只是他入宫都有三回了,却很少见大殿上有太监的身影。

    往日刻板印象里那随处可见,权势滔天的太监群体,似乎在应天府皇宫里荡然无存一般,极少见到。就连那会同馆,自己见到的第一个太监,也是大名鼎鼎的郑和。

    如今这一嗓子,倒是极为引起他的注意。

    “微臣包元乾参见圣上,吾皇万岁万万岁。”他长身入殿,伏地长呼。

    “平身罢。”一声雄厚一声淡淡响起。

    包元乾起身见此殿中颇为狭小,耸立临水,虽远不如那些奢华的大殿气派,却多了几分隐秘。其间只有几个侍奉的太监在场,并无任何大臣在此。

    朱棣今日并未着华服,而是出奇地一身精干且略显朴素的贴里,蓦地站在周遭的一众太监的中并不显得出众。

    “听闻奉议大夫公务繁忙,就连深夜也要外出公干?”朱棣接过太监泡来的茗茶,随意抿了口这才不咸不淡道。

    包元乾心道这朱棣的耳目果然多,那晚去了李景隆府上早就被他知晓了。可他却不认为朱棣会知道他那夜不单去了曹国公府,而后还去了阳武侯府。毕竟薛妩手下影子卫的身手,倒是假不了。

    他恭敬一拜道:“圣上如天之明,那夜曹国公邀我入府一叙,微臣人微言轻不敢忤逆勋贵,只得赴宴。”

    既然朱棣这般问了,他还是坦白的好些。

    朱棣见他老实交待了,置下茶盏道:“这些文人武将总是摆脱不了这拉帮结派的症结,结党营私...下可倾轧百官,上欲抗衡皇权。兀自以为尾大不掉,殊不知不过也是条取死之道。”

    他言语冷冽,目光炯炯,难掩杀机,旁敲侧击般告诫着包元乾。

    包元乾跪道:“臣食君禄,自替君分忧。旁的心思,万不敢有。”

    朱棣起身负手踱步,沉思道:“这些文。

    武党羽势力遍及朝野,官官相护欺上瞒下,结成一派颇为掣朕之肘。有时朕欲图大事,总能受到这些狗脚官的劝谏阻拦。而这些人各怀鬼胎,私下结党营私是否暗自图谋不轨,朕也毫不知情。朕虽鼓励相互告讦却收效甚微,就连锦衣卫...也不成器,多与之暧昧异常,狼狈为女干。”

    他说到此处,不由得叹息一声。一旁的几个太监也止不住抹着眼泪,兀自无奈垂泪,摇头叹息。

    朱棣看着一脸哭丧的太监们,更加愁容道:“都说天子富有四海,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真正坐到了天子宝座,才发现不过是一孤家寡人。看似四海臣民,满朝文武,可都对天子敬而远之,唯恐避之不及。朕知道这些狗脚官见朕时唯唯诺诺,背着朕就敢骂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