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风雨欲来

    第一百九十九章 风雨欲来 (第1/3页)

    那夜包元乾虽然留住了耿炳文,可是却在长兴侯府功亏一篑,没能抓住马仲钧几人的活口。

    不过也非一无所获,至少包元乾可以断定这纪纲必然与之瓜葛不清。

    加之毕竟抓住了太平道的要紧人物,殷百里。如今的主动权已然掌握在了包元乾手中,耿炳文已然是如坐针毡,火烧眉毛之势。

    在耿炳文看来,殷百里生死未卜,自己便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不定包元乾何时给自己致命一击。

    不过耿炳文倒是沉得住气,事后果真以表彰兵马司与缉事处拿人有功,上书朱棣。

    朱棣就坡下驴,冠冕堂皇的回应之,却在第二日单独召见了包元乾。

    他原以为是朱棣要询问自己是不是觉察到了耿炳文的异常,这种送死的问题,他当然要矢口否认。这耿炳文无论真假,八成都是朱棣为了拉拢沐晟安排的,送命题他可不会犯傻。

    没想到包元乾在莫愁湖行宫见到了朱棣,却并未听他提及那夜之事,而朱棣开门见山地问及了一个问题,由于右副将军薛禄正在养伤无法兼任,如今京师大营中空缺此职,何人可能胜任?

    包元乾心下一琢磨,虽然不知道朱棣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还是明白这个问题不可妄言,只推辞道自己一介小臣,不敢妄言军国大事。

    朱棣听罢发笑,直言说自己有意将右副将军一职交予丰城侯李彬执掌,问包元乾意下如何。

    包元乾听到此处,眼珠一转,心头才恍然大悟,心道朱棣这老小子原来是想钓鱼执法啊!

    他便直言道如今大将军是二皇子,左副将军又是勋臣丘福,若是右副将军再任用靖难派系,恐怕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朱棣闻言只说了句「当真?」

    包元乾依旧是面不改色,大公无私般直言可任旧勋,甚至是文官监察右大营,但是再以勋贵任职,实非独尊帝王之取舍。

    朱棣凝视了他许久,这才淡淡点头,不再言语。

    包元乾暗自忖度自己与阳武侯府有所走动,虽然名义是携秘药诊治,但是在朱棣看来却极度怀疑他们是否私下有所勾结。

    如今包元乾可是他一手拔擢,又与缉事处宫人有着难以割舍的关联,若是包元乾再攀上阳武侯这层关系,实非他所愿见到的。

    再说这阳武侯背后可是朝上最重要的一股势力,靖难勋臣派。他生性多疑,既要用包元乾,又担心包元乾踩着宫人与勋臣两条船,假以时日岂不是比那纪纲还要跋扈?

    而包元乾正是看透了这点,曲意承迎。右副将军薛禄重伤时,朱棣不闻不问,其用意几何,他可是看在眼里。

    可这右副将军统领着京营数万兵马,可是个可遇不可求的香饽饽。朱棣故意给他这个台阶,抛出丰城侯李彬,便是要看包元乾是否真的已被薛禄一派拉拢。

    见包元乾反驳了自己的想法,反而劝自己任用其他派系,如此迎合圣意倒是符合帝王的制衡的想法。

    他要的,是一个从替皇帝考虑的人,无党羽无派系,只为皇帝一人负责的心腹臣子。若不是,那纪纲可以被包元乾替代,那包元乾何尝不可被旁人替代?

    朱棣听包元乾不偏不倚,只为制衡考虑,心中颇为受用,心道此子尚可重用。

    包元乾沉思片刻,提到了安南使臣一事。朱棣知道他在驯象所公干,近日忙碌于此事,还以为他是要说驯象一事。

    不过出乎朱棣意料,包元乾则说了一个让自己颇感诧异的事情。

    这安南国使臣,极有可能作假。

    包元乾说自己一婢女便是广西十万大山之人,听婢女往年逃难来应天说,这安南的陈朝似乎是被国相胡季犛篡位,杀尽了陈朝旧主宗室,此次前来八成是让大明册封这个伪朝政权的。

    他说的婢女自然是清儿,但清儿肯定不知安南的事,他也只能借清儿的往年靠近安南国的身份,引出安南胡朝诓骗明朝一事。

    朱棣本就是篡位登基,对于这等大事格外敏感,见包元乾这般说,引起了注意。他可以篡位登基,但是旁的人敢学他,那便是逆鳞,触之即死!

    包元乾直言,如今圣上登基不过七八月,这万里之外且在平叛内乱的安南国,竟然早已得知天子易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