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就只是有了点感悟

    第二十二章 就只是有了点感悟 (第2/3页)

问的,“你不是发表了三篇‘非齐次问题’的数学论文吗?怎么变成傅里叶变换的计算机论文了?”

    王浩点头,“那是上周,这个是我上上周投稿的。”

    周清源听着感觉无话可说了。

    上周完成了三篇数学论文,上上周完成了三篇计算机论文,而且还发表在了核心期刊上?

    之前他觉得王浩在偏微分方程的理解上,似乎已经不比他差了,而现在他觉得王浩做研究、写论文上,最少‘速度’是远远超过了他,看能发表三篇顶刊的水平,质量上……

    “唉!”

    周清源忍不住叹了口气。

    其他人也才知道王浩还有其他成果,朱建荣、李明等人都听得眼前一亮,即便只是普通的SCI,也是了不起的成果了,学校有七百多教授、副教授,一千多其他的教职工,不是每个教职工都能发SCI的,好多一年都发不了一篇。

    王浩发表‘附带’成果,就直接是三篇SCI,惹得几人连连赞叹不止。

    虽然国内一直在提倡说‘去除唯论文主义’,但说是说、做是做,没有论文还怎么评价?

    论文,还是很重要。

    尤其是高质量的专业学术成果论文,就直接代表了科研成果,反倒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论文,确实很难用‘论文数量、质量’来评价。

    一行人一起到了餐厅。

    当真正安静下来后,王浩也说起了三篇论文,他解释了‘傅里叶猜想辅助构建数据模型并应用数据分析’的原理,在场每个人似乎都听得很认真。

    实际上,多数都听不懂。

    周清源倒是能明白一些,但他做的是纯数学研究,也只是明白个大概而已。

    等王浩说完了论文内容以后,李明赶紧转了个话题,就说起了‘提升副教授’的事情,他们重点是表示‘对王浩有多看好’、‘一定会给王浩上升评级’、‘特殊人才特殊对待’。

    总之,就是表明态度。

    周清源坐在王浩的旁边,给他仔细解释了一下,‘提升副教授’的事情。

    实际上,并非直接提升。

    他们也没有权利直接给王浩提副教授。

    体-制内大学教师有十三个等级,最低就是刚进入学校的助理教员,属于初级岗位,再往上就中级的普通讲师,占据八到十三个级别,然后才是副教授,等级是在五到七级。

    一到四级,则是正教授。

    高校所说的‘非升即走’,升也就是升副教授,因为副教授一般是终身制合同,升为副教授就能终身留任。

    虽然规定的等级划分很严格,但因为高校教授都是‘聘任制’,即便是教授也同样是‘聘任’,高校自主决定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比如,有些博士生留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