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有个技术、拉个投资而已

    第七十六章 有个技术、拉个投资而已 (第2/3页)

,之前他一直没有仔细研究过,一则是因为数据太复杂,看也看不出什么,二则也和电脑配置有关。

    当在办公室里清闲的时候,也会想到查看数据研究一下,但数据量实在太大了,打开一些文件都会很卡,卡屏了几次顿时没兴趣了。

    现在有了顶配的豪华电脑,情况顿时就不一样了,打开大文件就要顺畅多了。

    第一次真正投入去做实验数据分析,他还是消耗了一百点灵感值,让脑中的知识灵感更顺畅,也就很清楚该怎么去分析数据。

    他编写了一个数值筛选的小程序,把几个文件的数据导入进去,分析全部结束以后,根据数据筛选结果画出了线形图。

    然后就开始统计‘异常’。

    存在‘异常’的点,也许是数据收集错误,也许是被干扰的实验错误,也有可能是存在‘重要信息’。

    一步,一步,又一步……

    用了大概两个小时的时间,王浩完成了全部的数据分析,并得出了三条结论--

    一个是,高磁场状态下,分离微米级带电物质是可行的。

    第二是,常规实验室环境下,由于受到空气阻力的干扰,分离微米级以下差别带电物质是不可行的。

    第三,针对三微米到十微米的微球,染电指标在V19-V104区间,对于分离微球的效果是最好的。

    V19-V104区间,是个染电指标数据。

    纳微实验室有一项材料染电技术,还申请了国家专利,是让同材质、不同大小的材料,瞬时染上不同的带电量,原理就和摩擦起电差不多,只不过牵扯到纳微材料研究,技术显然会复杂的多,而V19就是个染电量的指标,实验会让几种染电指标的微球,分别进行磁场分离,因为分离过程中可能出现‘黏粘性’,染电指标高的微球分离效果却不一定好。

    数据分析工作到这里,可以说是已经结束了,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分析方法并得出结论,交代是肯定能交代了。

    纳微实验室需要就是这种有说服力的分析手段和结论。

    王浩正准备结束工作,就忽然发现任务一的灵感值,一跃增加到了‘69’点。

    【任务一】

    【灵感值:69。】

    他仔细看了好几遍,才确实是在分析的过程中,灵感值就在不断增加,心里也不由得思考起来,“难道是因为做分析的过程,会是对实验数据更加了解,所以灵感值就增加了?”

    针对其他研发任务来说,看书增加知识也可以增加灵感值。

    那么针对‘实验数据分析’问题来说,仔细的去看数据,对于数据更加的了解,自然也就能够增加灵感值,或许是因为数据是单一内容,了解深入增加的灵感值数量会非常可观。

    仅仅不到三个小时,灵感值就增加了‘35’点。

    王浩看着系统里增加灵感值的提示,发现后续的增长明显变慢,“应该是有上限的。知识就是完成研发任务的基础,而想法只能带来分析手段和方向,对于实验数据的了解,就等于是‘知识基础’。”

    “如果灵感值继续增加,是不是可以得出新的分析方法,近而得出新的或者更精确的结论?”

    他思考着眼前一亮,马上就去了纳微实验室。

    ……

    西海大学的纳微实验室地处学校的最西侧,孤零零的一座二层建筑,门口竖着的牌子上写着‘纳微材料技术实验室’。

    王浩进门后问了个人,就去了一楼最远处的实验间,里面几个人正在忙碌着。

    “夏教授!”

    他敲了几下门,轻声喊了一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