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同仇敌忾,这个踢馆的家伙,一定不能放过!

    第一百四十二章 同仇敌忾,这个踢馆的家伙,一定不能放过! (第2/3页)

,有些了解情况的人,忍不住暗暗祈祷,“最好是错的、一定是错的……”

    ……

    王浩给谱仪探测实验组提交了论文,就等待初审结果以及后续通知了。

    他也抽时间能放松一下,连续两个月甚至三个月,一直都在紧张的忙碌着。

    和张益方谈了一下后,王浩也想到了自己的研究,对于CP破坏实验组的影响。

    但是,也是没有办法的。

    如果一项研究没有任何意义,就干脆停下来不去做研究,而不是继续耗费大量经费,继续做没有意义的工作。

    科研学术也是存在竞争的,而且竞争非常激烈、残酷。

    比如,两个团队同样做一个方向的课题,其中一个团队率先完成,另一个团队几年的努力就会付之东流。

    有数学家想去证明一个数学猜想,结果完成证明之前,猜想被另外一个数学家证明了,情况几乎是一样的。

    王浩并不是处在竞争中,他只是去做数学分析来研究物理问题。

    其他人受影响也是没有办法的。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王浩都过的非常安逸,就只是轻松的来上班,因为学期已经到了最后阶段,课程全部都结束了,他就是坐在办公室里休闲。

    看着忙碌状态的张志强、罗大勇以及朱萍,在包括不断跑实验室的颜静,他感觉是成为了最悠闲的那一个。

    泡泡咖啡、看看电影,高校教师的工作是真舒心。

    但是,悠闲的生活很难持续太长时间。

    这天栾海平就找了过来,说起国内数学会议的问题,“你是要去参加数学会,对不对?你有关证明角谷猜想的数学方法,报告是在数学会议上做?”

    王浩点头。

    栾海平道,“到时候一起去,我去参加过两次,没什么意思,不过这次可能有意思。”

    “为什么?”

    “有个消息你可能不知道,是关于你自己的。”栾海平笑道,“你进了国内陈省身数学奖题名,这次很有机会啊。”

    王浩感兴趣的问道,“获奖的概率有多高?”

    “百分之五十吧。”栾海平道,“你的研究时间太短,好多成果没有纳入,但你的研究影响力很大,机会还是很大的,据说国内数学会里有院士力挺你。”

    王浩听着倒是觉得有意思,心里也有不小的期待。

    栾海平有些话没说。

    国内的数学奖项中,影响力最大的是华罗庚数学家,但华罗庚数学奖是颁发给五十岁以上的数学家,有一种终身成就的感觉。

    陈省身数学奖偏重于颁发给中青年数学家。

    但实际上,获奖的数学家大部分都在四十岁到五十岁,甚至已经超过了五十岁,也只能勉强归为中年数学家,二十多岁获奖是不可想象的。

    正因为如此,王浩获奖会引起很多争议,争议的不是他的成果,而是年纪。

    但是,学术领域就是这样的,有足够的成果,其他人就没话说,即便是对年龄有质疑的人,也不敢公开的说出来,也就只能在内部说一说。

    如果谁敢说一个有足够成果的年轻数学家,因为年轻就不足以获得奖项,被爆出来名声会臭大街的。

    这件事不是确定的,但王浩获奖的机会还是很大。

    和栾海平谈了一下数学会的事情后,王浩还没来得及消化,就收到了彭辉的消息。

    彭辉是邀请王浩一起去科学基金的材料科学部做报告。

    这个报告是专门针对超高压合金项目,王浩是项目贡献‘第二人’,甚至是‘第一人’,最好还是能去一趟。

    重大材料科学项目的评审,会审核项目成果、报告的同时,后续也会参考其他同类项目数据,来综合的进行比对研究。

    项目负责人和重要参与人,自然也要参与到报告以及比对工作中。

    王浩并不是超高压合金项目的固定参与人。

    彭辉只是邀请王浩一起去,他不去也是可以的,到时候只能是彭辉和其他人,硬着头皮针对王浩工作的部分做解释。

    到时候,肯定会变得很麻烦。

    王浩特别问了一下时间,只是回复说有时间会去,他还是要等一下谱仪探测实验组那边的结果。

    如果能去一趟首都,把两个报告工作都完成,自然就是最好的,否则西海到首都来回跑两趟就有些麻烦了。

    ……

    谱仪探测实验组。

    实验组的两个院士、五个研究员,还包括两个首都大学的数学教授,一个水木大学的数学教授,一起对王浩的论文进行了初审。

    在审核的过程中,他们对内容连连惊叹,“不说这个论文是不是正确的,但王浩肯定是个数据挖掘的超级天才。”

    “他本来就是个天才的数学家,没想到在数据挖掘领域研究的这么深入。”

    “这种分析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其中的方法实在太精湛了。”

    “我根本不可能想到,怪不得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几个数学教授则是对后面塑造函数的部分感兴趣,“这个塑造函数的方法很有意思啊。”

    “我还是没有看懂,有一些地方很绕,不过整体上是没有问题。”

    “细节上来说,还是没有办法确定,有些地方需要他自己来解释。”

    一群人仔细研究王浩的报告,还不断的发出惊叹声,他们都感觉论文里的分析方法、数学方法,可供学习的地方非常多。

    “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