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膨胀式发展的超导材料产业,西海大学就是冤大头?

    第二百三十七章 膨胀式发展的超导材料产业,西海大学就是冤大头? (第2/3页)



    这个临界温度的铁基或铜基高温超导材料,可以在某些领域实现超导技术实现大规模的应用。

    比如,超导磁悬浮列车可以大大降低使用成本。

    比如,一些特殊需要超导材料传输电力的部件。

    等等。

    现在市面上也有一些公司,专业制造铁基超导材料,但临界温度基本都在30k左右,也只刚摸到“高温超导“的边缘。

    这些公司制造出的超导材料以及相关的设备都是卖给实验室进行研究的,而不是正式投入工业使用。

    现在的超导技术工业上也有使用,但覆盖的领域实在太小了。

    如果能实现研发出100K以上的铁基或铜基高温超导材料,就等于直接能发展出一个有规模的产业。

    同时,产业未来可能会膨胀式的发展。

    周敏华很清楚,这种级别的成果已经不是她能够决定的了,有了刚获得成功的复刻实验,她也

    不需要再怀疑什么。

    她干脆就把信息朝着上一级提交。

    科技部。

    赵恩顺部长正坐在办公室,处理一些重大项目申请信息,他看着新提交上来的申请有些头疼。

    那是廖光远院士联合好多学者、官员一起提交的项目申请,是希望在首都机场外建立一条超导磁悬浮列车。

    这种级别的重大项目绝对不是一下子就能批准的。

    赵恩顺不是第一次见到这个项目,他早在两年前就听说过类似的讨论,甚至还旁听过廖光远的演讲,而这次只不过是把项目申请正式提交上来。

    当重大项目申请提交到赵恩顺这里,只要通过就能够进行高层讨论并实施了,但赵恩顺知道肯定不能直接给通过,而是应该要继续按住,直到有了“成熟的时机“,或者找到个充分的理由。

    比如,一些有重大影响力的顶级学者支持。

    廖光远,重量级还是不够。

    虽然廖光远也是科学院的院士,但即便是院士也没有资格决定几百亿的大项目,甚至说几十亿的项目,都不可能直接决定。

    如果只是几千万、上亿的实验项目,还是能直接给审批通过的,几十亿、几百亿就实在太多了。

    有些学者却是有这个影响力。

    比如,一些科研上有重大贡献,放在国际上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者。

    赵恩顺能想到的就是王浩,他思考着,“如果是王浩支持这个项目,就可以考虑审批讨论了。”

    “否则……”

    他还是摇了摇头。

    赵恩顺正想着的时候,助理就在门口说了句,“赵部长,科工局那边提交上来了重大机密成果信息。”

    “重大机密?”

    赵恩顺听罢一愣,马上让助理把文件送过来。

    他打开仔细的看了一遍,和周敏华的感受一样,都是非常的震惊。

    同时,他还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能制造出100K以上的铁基超导材料,超导磁悬浮项目就能启动了吧?”

    “也许……”

    “还是要问王浩的意见。”

    赵恩顺思考着立刻做出决定,要组建个团队一起去西海大学。

    这个成果关系太重大了。

    他必须要去西海大学亲自看一看,和王浩本人当面谈一谈,才能做出下一步的决定。

    ……

    赵恩顺的行动速度很快。

    当决定要去西海大学之后,他马上就让助理帮忙安排了时间,也同时找了一些相关领域的顶级学者,还包括其他科技处的下属官员,就一起启程起了西海市。

    赵恩顺一行人来的太突然了。

    西海大学感觉才刚收到信息,还没有做准备就等来了一行人,部长级的访问自然是不一样的,正常省一级、市一级的官员都需要陪同。

    赵恩顺来的突然也没有特别通知,来到西海市以后就去了西海大学,随后安排其他人去应付市一级、省一级的官员,而他自己则和周敏华、吴晖院士、张金萍院士等人,直接找王浩说起了研究成果问题。

    王浩说起了自己的最新成果,“我和比尔卡尔以及其他人,一起做了微观形态几何的后续研究,以半拓扑定义的形式,对不同微观形态的构架进行了描述。”

    “当导体材料的组成元素越多,那么导电状态下,它的内部的所形成的微观形态就越复杂。”

    “这种复杂是呈现指数级暴增的,所以我们只能分别进行论证,并用代数方程进行侧面的描述……”

    “乌拉乌拉~~”

    王浩连续说了一大堆内容。

    吴晖院士是超导领域的专家,对于王浩在超导领域的成果都有研究,他明白王浩说的是什么,听的很有耐心还不断点头。

    其他人就

    不一样了。

    微观形态、几何方程、数学论证……一系列专业的内容,让他们听的头都大了。

    后来周敏华实在忍不住,开口打断了王浩,“王教授,你就说成果就好了。”

    “我是在说成果啊……”

    王浩小声嘟囔一句,随后摇头道,“好吧,总之,我们依靠对微观形态几何的半拓扑的研究,完成了侧面的论证和描述。”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找出了一种最符合半拓扑结构的三元素组合。”

    “这里,我还是要解释一下。”

    王浩听了一下继续道,“三元素,说的是三种元素组成的结构,符合半拓扑结构的元素个数越多,一定程度上也就代表能够实现更高的超导转变温度。”

    “但是,同样的,我们所研究的框架体系中,论证四元素几乎是不实际的。“

    几个人又感觉头大了。

    好在王浩很快说完了,“总之,如果某一种材料含有我所找出这个三元素组合,就能够实现更高的超导临界温度。”

    ”最低预计会超过100K,最高可能会达到200K,甚至更高。”

    “这个说不一定。“

    吴晖抓住了重点,问道,“所以我们需要研究还有这种组合的材料,对不对?”

    “对!“

    王浩给予了肯定,并补充道,“但同时,也要注意保密性,一个元素的组合,泄露出去是很容易的。“

    其他人都明白了。

    这个成果非常的重大,只要能制造出临界温度超过100k,并且能够工业使用的超导材料,就肯定能够让超导技术,实现大规模的应用。

    未来很可能成为一个膨胀式发展的重大材料科技产业。

    至于研究成果方面,因为牵扯到非常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