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落寞的专家们,新的方向?王浩:回去就完成研究!

    第二百四十一章 落寞的专家们,新的方向?王浩:回去就完成研究! (第2/3页)

为负和零的情况。”

    王浩继续道,“邱成文院士是最开始是想解爱因斯坦方程,他和你的想法是很类似的,就是针对一个方程去求解。”

    许杰听的眼前一亮。

    王浩道,“但是呢,你知道邱成文院士是研究了多久吗?”“多久?”

    “五年!”

    王浩伸出了一只手,“他用

    了五年时间琢磨爱因斯坦方程,是中途加入的卡比拉猜想内容,后来在结婚以后,才完成了陈类为负和零的证明。”

    许杰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

    “你现在是要找一个硕士论文的方向,而不是要完成重大的研究,除非你比邱成文院士更加天才,我不认为你用这种方法去研究,短时间能够有什么成果。”

    许杰的脸色垮了下来。

    王浩和许杰说了几句以后又去看其他人。

    海伦的研究中规中矩,她同样是在对杨—米尔斯方程进行研究,只不过并不是直接求解,而是找了一大堆论文资料,进行一系列的对比分析。

    单单是写下来的数学内容,就已经有一摞高,努力程度是值得肯定的。

    王浩看了几眼,最终还是摇摇头,海伦依靠不断的刷论文,肯定是能够有成果的,但要说大成果肯定是没有的,也就是应付的写一篇专业数学论文,估计是

    能投稿一篇SCI的水平。

    陈蒙檬似乎比海伦“聪明”一点,她正在研究王浩的湮灭理论,而且还记录下了一大堆内容。

    王浩感兴趣的问起来,“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理论?”

    陈蒙檬道,“我也不知道该做什么研究,如果是研究杨—米尔斯方程,我感觉很准......"

    “所以我在想是不是能够结合湮灭理论,分析其中的共性,就能找出和量子物理相关的部分。”

    王浩听的眼前一亮,朝着陈蒙檬大大比了个赞。

    他把许超和海伦叫了过来,一起说道,“如果你们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就按照陈蒙檬的方法去做。”

    “通过对杨—米尔斯方程的研究,找出湮灭理论和量子物理共性,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想出成果是很容易的。”

    “现在湮灭理论还不完善,可研究的领域还有很多,只要有一个小成果,发表一篇SCI没有问题。”

    王浩说的非常的肯定。

    如果是在一年之前,做这方面的研究根本没有意义,因为全世界没有物理学家会认可湮灭理论。

    现在就不一样了。

    湮灭理论已经成为一大焦点,好多数学家、物理学家都希望从事相关的研究,是因为构架只有一点点,想要进行研究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陈蒙檬等人所处的环境是不一样的。

    王浩不需要他们独自做在高端的研究,只要有好的想法都可以过来问他,他们做这个方向的研究,不仅仅很容易出成果,还能给他提供很多的灵感。

    许超听到王浩说的内容,顿时垮了脸,理解杨—米尔斯方程,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现在加上了湮灭理论还有量子物理?难度又大大增加了!

    海伦则是认真的考虑了一下,她还不确定自己做哪方面的研究,但湮灭理论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陈蒙檬则是感到很开心,因为她的研究方向被王浩认可了。这时候,丁志强正好走了进来。

    他看到王浩正在工作间里,顿时犹豫了一下。

    王浩扭头看到丁志强,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丁志强顿时感觉浑身发冷,每当王浩露出这种笑容的时候,他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就会早呢更加。

    果然!

    王浩说道,“丁志强啊,我正想找你呢,你的代数几何学的很不错,硕士的研究,我已经帮你想好怎么做了。”

    “我刚成立了一个计算组,你去理学院实验楼找张鹤,我和他说了,带你一起工作。”

    “这个计算工作,正好适合你,在半拓扑的研究计算领域上,能有一定的成果,发表个博士论文,甚至顶刊论文,都没有任何问题。”

    丁志强顿时苦了脸。

    他感觉平时已经够累了,没想到王浩直接给他找了个工作干。他能拒

    绝吗?

    当看到几个学长、学姐,投过来羡慕嫉妒的眼神,丁志强立刻把拒绝的话憋了回去。

    算了!人生总是.....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我他么不想干啊!

    国际超导材料与机理大会即将在苏东市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西海大学派出了参会的“代表团”,包括王浩、林伯涵、罗大勇、何毅、向乾生,以及傅向东。

    傅向东是西海大学挖来的代数几何学者们中最优秀的一个,他的年纪有四十二岁,已经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

    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来回国在东港大学担任副教授,只用了两年又升到了教授。

    后来因为一些工作的原因,他返回了普林斯顿大学工作,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升为了教授。

    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傅向东连续拿到了柯尔代数奖、拉马努金奖,但他一直希望能够回国工作。

    原因很简单,他的亲戚朋友们都在国内,妻子也一直想返回国内,国外生活肯定有很多不便。

    正所谓'衣锦还乡'。

    傅向东希望能够体面的回国,但即便是回国,也只是和之前一样,找个高校担任教授而已,代数几何领域想申请经费不容易,即便是申请也只是小项目,到时候他的薪资和生活水平都会下降。

    当西海大学出了新政策,并且王浩亲自打电话邀请,还说起了各种福利以后,傅向东犹豫了很久,就决定来西海大学试试了。

    现在傅向东成为了计算组的组长,确定参与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

    王浩自然是很信重傅向东的,来参加超导材料与机理大会,也带上了傅向东一起,也能让他近距离的感受一下,代数几何应用于超导研究的未来。

    毫无疑问。

    接下来的几年、十几年时间,代数几何领域的人才都是供不应求,会成为数学各学科中最吃香的领域。

    有一个学科领域变突出,就肯定有其他学科变得衰落。比如,从事超导凝态物理研究的学者。

    原因很简单。

    现在最流行的是,以交流重力实验为基础研究超导机制,而超导机制联系材料方向”的研究,似乎是已经被王浩“打通关”了。

    即便是做后续的研究,需要的也是代数几何领域的学者去做简化。

    传统的超导凝态物理理论研究,自然就变得衰落下来,相关的研究项目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基础科学中心的汪承林,和科学院超导实验室的杜建伟,正走在一起郁闷的说着。

    “现在我们的研究似乎变得毫无价值,之前的一切理论基础,似乎都被推翻了?”汪承林郁闷的说道。

    “推翻倒是不可能,那些研究是有实验基础的。”杜建伟摇头道,“只是变得没有价值了。”

    他抱怨道,“我们有一个项目,经费已经被卡住了,我上次问了吴晖院士,结果回复是经费有限,直白说就是拖延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