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学术派系之争!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第二百九十三章 学术派系之争!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第2/3页)

现在顶级物理期刊,谁也不能保证其中的正确性。

    现在刊登内容直接冲突的论文,也就可以理解了。

    反正都是理论物理。

    另外,论文的作者也是舆论焦点,一个是湮灭理论的三号人物来德利-帕森斯,另一个则是湮灭理论创始人王浩。

    谁的研究是正确的?

    国际物理学界发生了巨大的争议。

    如果换都是其他研究,绝大部分学者一定会支持王浩,因为王浩个人影响力实在太大了,帕森斯根本就不具可比性。

    这就像是一个大学生和一个小学生做同一个数学题,即便不去看答桉,很多人也倾向于相信大学生是正确的。

    但是王浩的研究结论确实很难被接受,因为他认为暗物质并不在湮灭理论的体系中。

    牛津大学物理教授布鲁克斯-帕克就分析说,“暗物质并不在湮灭理论的体系中,有两种情况。”

    “一种就是暗物质不存在。”

    “另一种就是暗物质是高维的产物,不会受到湮灭力的影响。”

    “后面一种情况,符合弦理论的分析结论,但我相信王浩本人更倾向于暗物质不存在。”

    这是显而易见的。

    湮灭理论和弦理论在基础上存在冲突,王浩又怎么可能去相信弦理论对于暗物质的解析?

    尤其……

    弦理论对暗物质的解析内容,听起来实在太过于玄幻,所谓‘膜宇宙’的概念,放在理论物理界都很难获得太多认可。

    很多学者的普遍看法是,弦理论的解析就只是一种‘勉强能说通’的解释,当有更好的解释,以后他们更愿意相信新的解释。

    所以有不少人都更愿意相信帕森斯的研究。

    帕森斯以湮灭理论为基础,对于暗物质进行解析,甚至还关联了希格斯场论,解答了一些之前无法解答的问题,相对更容易得到认可。

    当然,也有不少学者更愿意相信王浩。

    王浩的研究结论,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暗物质是不存在的,而暗物质不存在,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暗物质相关的任何发现。

    当然,由此也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

    如何解释天文学上,星系质量存在的巨大差异?

    ……

    作为理论研究的当事人,来德利-帕森斯知道自己的研究和王浩产生了冲突,心里顿时非常的慌乱。

    他可不像其他人想象的那样非常确信自己的研究。

    甚至说……

    帕森斯非常确信自己的研究是错误的,这种确信的可能性超过99%。

    因为他的研究是编出来的……

    虽然他编的非常的严谨,不和现有的物理产生冲突,并且还使用了湮灭理论的构架,但编出来的就是编出来的,又怎么可能是争取的呢?

    直到发现很多人支持自己的研究内容,帕森斯才轻呼了一口气,稍微找到了那么点自信。

    “对啊!”

    “这是理论的研究,谁又能说错误的呢?”

    “只要不被短时间发现错误就可以了,王浩,也不一定完全正确,他竟然说暗物质不存在?”

    帕森斯想着就更有信心了。

    暗物质不存在?

    这个结论当然会有很多人反对,因为有一些团队一直都在为寻找暗物质而努力。

    还有一些物理学家,则专门去研究暗物质的问题。

    现在告诉他们暗物质不存在?他们当然不愿意相信了。

    这些人肯定会更相信自己的研究成果,他们会以此更加努力的寻找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至于找得到找不到……

    那就和自己无关了!

    帕森斯思考着也轻松下来,但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他感觉就像是欺骗了全世界,但只要没有人能够揭穿,他就是完成了一项顶级的理论物理研究。

    另一边。

    王浩也没有想到,发表个研究成果,竟然会和其他人产生直接冲突?

    来德利-帕森斯?

    好像是个很优秀的理论物理学家吧?还以湮灭理论为基础,解析过大爆炸问题……

    “但是,他这次的研究是错误的。”

    王浩非常肯定。

    他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把握正确的方向,所做的每一项研究都可以肯定是正确的。

    既然帕森斯和自己的研究有冲突,那么对方的研究一定是错误的。

    王浩倒是没有在意国际舆论,他一直和海伦以及陈蒙檬,一起做后续的研究,并且已经确定了主方向,甚至已经有了结论。

    “如果暗物质不存在,为什么星系质量会存在巨大差异?”

    “因为,高强度湮灭力的影响。”

    “我认为,星系中会存在高强度的湮灭力,高强度的湮灭力,会弱化物质的外在性态表现。”

    “这就是你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

    比如,一个星系质量是x,但是受到高强度湮灭力的影响,星系只表现出了x/10的物理性态,天文观测光谱分析的手段,只能测定出x/10的质量,偏差就达到了90%,就直接少了90%的质量,被认为是存在不能被发现的暗物质。

    王浩做了个大方向的总结,但他没有继续参与研究的想法,最多就是指导一下海伦和陈蒙檬。

    因为已经找到了明确方向,甚至已经确定了结论,后续都是做纯理论研究,以湮灭理论为基础,架构高强度湮灭力对于粒子形态的影响,并以数学的手段来做出说明。

    这个研究确实是非常高端的,但对于他个人来讲,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且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所以他决定把研究交给海伦和陈蒙檬,让她们一起抓住方向、研究出成果,碰到迈不过去的大问题,再针对性的指导一下。

    这才是博士生导师的工作。

    至于舆论上对于的争议,王浩根本就没有心上,帕森斯这种级别都根本不能称之为对手,根本不用他亲自下场去做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