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全力支持飞行器研究,王浩表态:没问题!

    第三百一十四章 全力支持飞行器研究,王浩表态:没问题! (第2/3页)

5pp右的轴承钢做对比吧?」

    「是啊?」

    魏永新不明白有什么问题。

    王浩笑道,「西京交通大学,金属实验室,彭辉教授的团队已经能制造出含氧量4pp右的特种钢材了。」

    「!?」

    魏永新愣了一下,「真的?我怎么不知道?」

    「估计你来的时候,还没正式上报吧!」王浩接着问道,「魏院士,你觉得以4pp材做对比,经过磁化处理以后,钢材能达到3pp?」

    魏永新还在消化刚才的消息,他实在是感到非常惊讶。

    含氧量4pp

    这是怎么做到的?

    如果是以磁化处理的方式,采用全新的科技加入到制造流程中,达到4pp不奇怪,甚至更高也不奇怪。

    但是,彭辉团队?

    彭辉?

    那家伙能有这个本事,能研究出赶上国际最高水平的特种钢材?

    他思考着才意识到王浩的问题,就跟着说了一句,「这个就不清楚了,我们可以试一试。」

    王浩点了点头,「确实,那我们就和武钢联系,让他们提供材料,我们来进行磁化处理,随后再送回去试试。」

    他说完就准备离开了。

    魏永新则用力追问了一句,「王院士,你再和我详细说说,我实在是相信那个姓彭的能有这种本事!」

    「这个……」

    王浩犹豫了一下,还是解释一句,「我也参与了。"

    魏永新顿时轻呼一口气,还用力的点了下头,「怪不得!」

    「我就说,彭辉?根本不可能啊!」

    ……

    虽然还没有完全确定磁化效应对于特种钢材脱氧的效果,但因为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实验,增加一步‘磁化脱氧,处理,对于钢材的含氧量,肯定是具有正面意义的。

    研究到此,可以说暂时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和武钢方面的合作,让他们提供相关材料,反重力研究中心这边则进行磁化处理。

    然后就是等待结果了。

    针对特种钢材来说,含氧量是非常重要的指标,某种程度上来说,降低含氧

    量就能够增加钢材的韧性,因为脱氧是钢材制造的先期流程,后续制造会往原材料里添加很多的元素,氧可以和很多元素发生反应,就会增加钢材的杂质含量。

    当钢材的杂质含量增加,韧性和使用寿命就会大大降低。

    所以降低钢材的含氧量,直接关系到钢材的质量。

    当然了。

    即便是研究出一种新的合金脱氧方法,也就是利用反重力叠加力场,进行‘磁化脱氧处理,,但相关技术短时间根本不可能用于钢材制造。

    反重力研究的保密性就是一个关键问题。

    现在反重力研究,实际上并不是完全保密,等制造高强度的反重力场、制造高强度叠加力场,都是非常重要的保密技术,也是国际上最高端的研究。

    即便是‘磁化脱氧处理,的流程,对于特种钢材制造再重要,也不可能去给工厂提供高端反重力技术。

    王浩的需求就是制造一批超级钢材,供给制造出反重力飞行器所需要的轴承。

    仅此而已。

    相关技术后续肯定会继续应用,但实际上,以含氧量4pp轴承钢,再对轴承制造技术进行改进,做制造出的轴承钢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足够支持很多方向的应用了。

    所以王浩下一步就是去了汉实工业。

    他不是自己一个人去的,而是跟着二号领导一起去高端精工企业进行考察,汉实工业也只是考察的企业之一。

    王浩跟着考察组一起参观了轴承钢的生产线,并拿到了轴承生产过程工艺技术的所有资料。

    随后他就和汉实工业的技术组人员进行讨论,并在改善轴承制造工艺流程,以及一些重大技术难关领域,进行了意见交流和分析。

    最后,王浩留下了十几条建议,就离开了汉实工业。

    这十几条建议,每一条都能够起到正面意义,所有加在一起,肯定能帮助提升轴承的精度和质量。

    至于能够提升多少,就看汉实工业的落实情况。

    王浩估计最高能让汉实工业的轴承制造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放在全世界做对比,也能够排名个十几位。

    之所以依旧无法达到国际顶尖水平,主要是因为高端制造设备的影响。

    汉实工业并没有最一流的生产线,好多最高端的车床、设备,对于国内是禁售的,生产上自然就会相对差一些。

    王浩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他不可能凭空去变出高端设备。

    但是有了‘超级轴承钢,的材料,再加上国际一流的轴承生产技术,也足够生产出最高端的大型轴承。

    这就足够了。

    这种级别的大型轴承,已经可以用在反重力飞行器上,也同样用于其他对于轴承需求高的领域。

    比如,民用的地铁、高端机械、车床。

    比如,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