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对比的幸福,这辈子还有希望毕业吗?

    第三百五十一章 对比的幸福,这辈子还有希望毕业吗? (第2/3页)

高次质点方程的理解并没有更多。」

    「塑造方程,并不代表理解全部意义,否则也不会出现什么猜想了。」

    王浩很诚恳的说道,「我很高兴自己塑造的方程,能够受到这么重大的关注。」「但是,我个人更关注其物理意义,也就是帮助解决质量点塑造问题。」

    「这是我最关心的方向。」--

    王浩公开接受采访,表示自己对于函数的理解并不比其他人多,倒是给他减少很多困扰。

    比如,少有学者打电话过来,问有关高次质点函数的问题了。这也让生活变得安静了一些。

    几天后。

    有个意料之中,但还是很惊人的消息传过来,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团队,利用股歌计算机发现了第三个质数对节点。

    第三个质数对节点的两个数字,一个是四位数、一个是五位数,把质数对节点的数字大大提升上来。

    显然。

    后续再想利用'覆盖法'寻找质数对节点,其难度就会以指数级提升。

    团队的计算机工程师泰罗—卡涅罗说道,「我们的工作已经达到了极限,很难继续下去了。」

    「其实就像是寻找梅森素数。如果希望找到下一组质数对节点,就需要利用分布式网络,让全世界感兴趣的朋友共享电脑处理功能。」

    「但计算机只能得出结果,而不是完善证明或推断。」「有关质数对节点的研究,还需要数学家们去思考.....」「我们的工作只能进行到这里了。」

    泰罗—卡涅罗说的「工作到极限'考虑的是成本问题,使用国际顶级的超级计算机非常昂贵,只针对一项纯数学研究,显然没有任何回报可言。

    但泰罗—卡涅罗说的也没有问题,找到了第三组质数对节点和找到第四组质数对节点,数学贡献上来说区别不大,花费高昂的代价再多找上一组、两组,也没有多大意义。

    事实也是如此。

    王浩是在吃午餐的时候,得知第三组质数对节点消息的,但灵感值也只是象征性的上涨了'1'点,若是接下来再找到下一组,可能都不会带来灵感值的提升。

    真正想获得提升,除非是找出质数对节点的规律。那肯定是又一项'S+'级的研究。

    这也让王浩感到很苦恼,他也只能对前来报信的张志强感叹一句,「研究太难了,找不到方向啊!」

    张志强愣了一下,问道,「你是说质量点塑造?」「是啊。」

    「我觉得......」

    张志强按住下巴,似乎正进行仔细思考,随后开口道,「这个.....要不换个思路。」「换什么思路?」

    「找别人啊!」张志强道,「我可能说的不对,你就是听听。如果我碰到什么问题,想不出来,就问别人,比如,问你。」

    「问别人?」

    「当然,你这种研究,别人也肯定答不出来,但也可以试试啊,让

    其他人来想想看,可能就会有什么好的想法。」

    「也对吧.....」

    「还有一个办法,多看看其他内容。「张志强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啊!」

    张志强说的确实有点道理。

    王浩已经试过让大家「集思广益',但最多是在数学方面有进展,他希望得到的是和质量点塑造有关的灵感。

    这方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王浩思考着忽然有了想法,之所以无法把高次质点函数和质量点塑造直接联系在一起,主要还是因为对高次质点函数理解的不透彻。

    另外,研究的也不透彻。

    高次质点函数的研究本身就是非常有难度的,或许都达到了'世纪数学猜想'级别,只是等待相关研究有成果,都不知道要等多久。

    或许,十年?一百年?几百年?这一点都不奇怪。

    有些数学猜想持续几百年都没有被解决,只是等待研究结果和放弃没什么区别。

    那么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他自己做研究,要么就是对高次质点函数有更多的了解。「应该重新审视一下,高次质点函数塑造过程?」

    「虽然已经发表了论文,但也只是推导过程,为什么那样去推导?」「这是个问题。」

    高次质点函数塑造过程中,有一部分是能够理解的,但最开始只是知道'正确方向',也导致最初有一部分不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