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物理界的巨大影响,全新的宇宙论以及王浩的祝福

    第三百七十三章 物理界的巨大影响,全新的宇宙论以及王浩的祝福 (第2/3页)

距这么大,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赶超?实验成功的喜悦已经完全消失了。

    ......

    这一次的实验结果,给国际湮灭理论组织泼了一瓢冷水,好多人都因此而冷静下来,正视起和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的技术差距。

    同时,也让他们对于强湮灭力场有了新的认知,所谓的「湮灭能量'并非完全湮灭,而是存在一定的比例。

    湮灭力场的强度越高,湮灭能量的比例就越高,而不是完全湮灭。

    「或许,达到一定的湮灭力场强度,就可以做到完全湮灭,但我们的技术还不行.....」

    恩波利—库博带着郁闷说起技术问题,同时提出了有关实验公开的个人建议,「我认为,可以一定程度上修改数据,比如,修改到百分之七十,或者百分之八十以上。」

    「我反对!」

    诺沃提尼当即提出了反对意见,「我们是学者,不是政—客,我们从事的是科研工作,必须要正式双方的差距,而不是试图掩盖。」

    「那不仅仅是对国际社会的欺骗,也是对我们自己的欺骗。」

    「至少到现在为止,我们一直在提升,已经有了参与实验的资格。」

    学者还是有底线的,没有人会同意对实验数据造假,因为诺沃提尼获得了大量支持。

    国际演灭理论组织还是正常公开了实验数据,也引起了国际新一轮的热议。

    对于普通人来说,就只是确定反重力形态研究中心公开的实验是真实的,湮灭能量缺失存在不守恒的问题。

    对于专业学者来说,看到的东西就太多了。

    他们首先注意到的就是两个实验的数据对比问题,从而推断出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和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存在巨大的技术差距'。

    这也是恩波利—库博不愿意公开真实数据的原因。

    当然,多数影响只是心理作用而已,国际学术界都知道,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掌握着最高端的强湮灭力技术。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只是刚刚制造出了强湮灭力场,技术能力自然不能与之相比。

    第二就是针对实验结果了,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再次确定了湮灭能量不守恒问题,一定程度上可

    以理解为,有空间湮灭力参与的反应,物质世界存在能量不守恒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空间是什么?

    当很多学者重新审视论文内容,一个争议顿时就出现了。那是有关空间存在形式的表达。

    虽然论文的数学内容上,没有非常明确的表述,但湮灭能量过程中,空间存在形式的表达明显偏向于粒子化。

    另外,能量传递的过程,也就是导致宇宙膨胀发生的过程,空间存在形式的表达,就偏向于短波形式的表述,才联系了宇宙微波辐射背景问题。

    那么空间的存在形式,究竟是粒子还是短波呢?这就是争议的地方。

    很多学者都能够轻易想到,物理界存在几百年的微观粒子和波的争议。

    这个问题最终以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研究为终结,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粒子,即「光子」,他还留下来一则预言:当光子频率超过一定阈值时,就会以光电效应的方式发射电子,而光电效应可以说导致了20世纪物理学的量子革命。

    但是,物理界对于微观粒子和波争议,无法运用到空间存在形式的问题上。

    一则是因为暂时还没有更多的实验发现,两者的争议不过存在于论文数学表达中,理论的研究不一定是真实准确的。二则,物质世界存在粒子,而空间是不可见,不存在于物质世界中。

    如果空间的存在形式,适用波粒二象性问题,等同于让空间趋于物质化。

    这与现有的理解明显不符,即便和王浩团队的研究论文,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第三就是研究内容了。

    王浩团队的研究是以实验为基础,联系宇宙微波辐射、宇宙膨胀、加速膨胀等问题,还构架了严谨的数学体系,可以说,完全颠覆了天文物理著名的大爆炸理论。

    但是,很多学者都认为,王浩团队研究更有说服力。

    实际上,大爆炸理论也只是一个假想,支持大爆炸理论的证据有三个。

    第一就是宇宙的膨胀。

    第二就是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

    第三就是宇宙的元素组成,宇宙中的元素组成可以解释为,宇宙在早期的高温高能量状态下形成了轻元素,随后爆发了一次巨大的爆炸,使得轻元素分散到宇宙中,形成了更多的重元素。

    最后一点也有了全新的解释,因为宇宙在不断加速膨胀,湮灭力也在不断的提升,宇宙中物质存在本身,是湮灭力就是对于能量和物质的筛选结果。

    针对这个问题,诺沃提尼说出了自己的理解,「按照王浩教授的研究成果,最初宇宙中存在一些,极为微弱的能量粒子和物质,而现在已经不存在。」

    「这些能量和物质,要么在增强的湮灭力作用下消失,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