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核聚变初期实验?廖建国:这特么是人干的事吗?

    第四百零六章 核聚变初期实验?廖建国:这特么是人干的事吗? (第2/3页)

    “有这方面的考虑。”

    王浩说道,“场力增大,应该是必然的。只是增大多少、增大的趋势怎么样,都是要研究的。在没有实验发现之前,一切还只是推断。”

    之后就正式进行会议。

    所有人就一起讨论最关键的问题--‘强热反应’。

    实验需要在反重力场内部,放置持续性散发强热的装置,但装置具体是什么还没有个结果。

    刘云利道,“f射线组的实验是采用电力热源,类似于高功率的点灯,电池供能下持续散热。”

    “电池功率多大?”

    “60w。”

    “功率太低了。”

    王浩评价了一句,随后道,“我有几个想法,大家仔细分析一下。一种是低核反应,能持续供给热量,可控的低核反应能持续供给高热量,只是……太麻烦了。”

    低核反应,就是微型核裂变反应堆。

    核裂变反应堆能做到持续大量散热,原材料低丰度的情况下,一切都在可控范围内。

    唯一的缺陷是……

    太麻烦!

    因为核反应具有放射性,要专门的核物理团队过来,实验也肯定需要转移场地。

    另外,实验过后设备就不能重复使用了。

    当然好处就是核反应散发大量热,完全符合王浩对于‘自主散发高热’的要求。

    等王浩说完以后,其他人也讨论起来,“放置核反应堆,难度高、实验也会变得复杂。”

    “我觉得还是从简单开始,热量低一些,也许也能有发现。”

    刘云利也说道,“等有了发现以后,再用这种方法进行实验吧?核反应是确保实验大概率能成功的选择。”

    “我也是这么想的。”

    王浩认可的点头。

    廖建国听着都有点不敢说话了,他参与过一些军-方的科研项目,自认为见多识广,也没想到这群人谈起核反应堆都平平澹澹。

    那可是核反应堆啊!

    实际上,别说是微型核反应堆了,实验组甚至讨论过,强湮灭力场内进行核爆炸实验,收集残留物来解决特异现象问题。

    之所以能如此平澹,也是因为……

    财大气粗、经费充足!

    哪怕是核爆炸毁掉了设备,大不了再重新造几个而已。

    王浩说起核反应也就是起个开头,让所有人知道实验对热量需求非常高,之后才正式进行到讨论中。

    很多人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最终确定的方案依旧是‘大功率电力供能散热’。

    直流湮灭力场设备有个很大的优点是,即便外层被螺旋磁场设备包裹住,内部也不是全封闭的,能从外面接线路进入到反重力场中,就可以直接在内部放置电热源。

    考虑到外层很可能形成强湮灭力薄层,对于连接线路的要求也很高。

    现在已经有了最佳选择--一阶铁材料。

    一阶铁材料受到强湮灭力场影响,依旧会发生磁化反应从而让电阻大大增加,但只要对于材料温度进行持续控制,就能够让电力一直维持稳定。

    在确定了方案以后,研究组围绕新实验高效运转起来。

    其他方面的实验准备工作,都可以正常的进行,唯一不确定的是强螺旋磁场设备。

    这方面需要高能所配合。

    高能所给湮灭力场实验组制造了两台强螺旋磁场设备,其中有一个大型的直接交付给了f射线实验组。

    第二个小型设备,也快到了交付时间。

    王浩已经打电话催了好几次,高能所的回复是还需要半个月时间,这半个月正好用来准备实验。

    所有人都忙碌起来。

    唯一清闲的是廖建国和f射线组的几个新人,他带着几个新人过来,美其名曰是‘参观学习’、‘锻炼新人’,但新实验涉及到保密问题,新人是没资格参与其中的,只能做一些边角的辅助工作。

    廖建国也同样很清闲。

    作为一个电磁领域的专家,他倒是也被分配了工作,是对强螺旋磁场设备进行安装、调试,让其能符合新实验的要求。

    但是,强螺旋磁场设备还没运送过来。

    廖建国正闲的发慌时,就接到了汤建军老院士的电话,汤院士简单询问了下情况,就劝说他快一点返回实验基地。

    “你是负责人啊,这里的工作还要你来主持!”

    “没有刘云利几个人,但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