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原来我们是来听课的!这怎么办?只能低调了!

    第四百三十五章 原来我们是来听课的!这怎么办?只能低调了! (第2/3页)

入到式3,就可以再得出和β的关系……”

    “问题不就变简单了?”

    “……”

    他们惊讶的讨论着,忽然感觉有些不对劲。

    怎么就到这一步了?

    这不就等于问题解决了一半儿以上吗?难题变得简单了很多,再继续下去……不就解决了?

    有些明白过来的人,表情明显变得很奇怪,他们还是继续跟着去理解。

    王浩没有任何停顿。

    在进行到这一步的时候,灵感值已经超过90点,而且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顺着继续做解析就好了。

    他就继续做起了解析,就像是给学生讲课一样,还一边不断地讲解,第三个白板又写满了。

    当一个新白板搬上来的时候,他直接在白板上,把前面的内容总结成了一个简化方程组,“从开始到现在,关系已经梳理的很清楚了。”

    “大家来看,这个简化方程组……”

    “题目的难度很高,但是,多想想总能想到解决方法的……”

    “我们继续……”

    其实根本不用继续了。

    有难度的部分都已经解决,剩下的即便是让张志强上,他都能顺着思路得出答桉。

    区别,只是时间而已。

    王浩的解题速度非常快,因为研究已经完成了,灵感值超过了100点,他也不再继续做讲解,就直接开始写起了答桉。

    在用掉第四个白板以后,他终于列出了动力、高度、速度等几个未知数之间的函数关系。

    这就是结果。

    等写完了结果以后,王浩面对众人微笑道,“大家看,这样就完成了解题。所以面对难题的时候,只要多想想,总能解决……”

    “……”

    “……”

    会议室里的人表情都有些麻木。

    他们最开始觉得是王浩碰到了问题,就让他们一起做研究,结果听了一个多小时,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这是王浩的新成果?

    是在给他们讲课?

    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小,最少让他们懂了很多偏微分方程的解题方法,但是……怎么感觉有点不对劲啊?

    怎么就变成上课了?

    陈蒙檬、张志强、罗大勇等人可不这么想,他们都很清楚题目是周老师拿过来的。

    结果王浩这么快就解决了?

    还顺带给他们讲解了一堂复杂偏微分方程课!

    “这家伙到底是什么脑子?”

    “这么难的题……”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我一定不相信。”

    “不过,让我们来是干什么啊,只是听课?我怎么感觉怪怪的……”

    “不是听课。”

    张志强深吸一口气,语气确凿的说道,“我感觉,这家伙让咱们都过来,就是看他装X的!”

    ……

    周老师用手机拍了白板上的数学内容,就带着‘解题过程和答桉’踏上了返程之路。

    一路上,他脑子都有点懵。

    即便是再高估王浩的能力,他也没有想到如此复杂的问题,只是一个多小时就解决了。

    动力组的专家们,花了两个多星期做研究都没有成果。

    王浩……

    一个多小时?

    周老师带着震惊回到了实验基地,第一时间就找到阮兴平说道,“他就像是解决一个简单数学问题。”

    “思路一直很清晰,从头到尾的写答桉,仿佛最开始就知道该怎么求解……”

    “他还顺便给一群教授上了堂课,还包括保罗菲尔、丁志强、罗大勇这些人……”

    “……”

    阮兴平感觉像是听了个笑话,他很清楚解决动力平衡问题有多难,但也不能完全不相信。

    周老师确实没用多长时间。

    他只能带着疑惑看起了内容,还叫来其他人一起跟着分析,结果发现短时间很难做出判断。

    这主要是因为解题过程很复杂。

    王浩花了一个多小时做讲解,他的讲解非常的精细,再加上《教学的回馈》的理解加成,才让会议室的人能跟上思路。

    动力组就不一样了。

    他们是看着内容再去理解。

    另外,他们的平均水平相对也差一些。

    梅森数实验室中,能有资格参与王浩研究的人,每一个拿出来都可以说是精英,即便是相对差一些的张志强,也是名校博士毕业,再加上这么多年做数学计算机方向的研究,水平自然就差不了太多。

    张志强放在动力组,怎么也能是中上水平。

    所以动力组的人想理解过程,还是需要不少时间的,他们就干脆从结果入手,以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