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攻克常温超导,不能依靠研究超导材料技术!

    第四百五十三章 攻克常温超导,不能依靠研究超导材料技术! (第2/3页)

导体当然非常有价值。

    只可惜,制造出来的致密银带有一定的辐射性,无法作为常规材料来使用,湮灭力场实验组正通过不断降低湮灭力场强度的方式,希望能够制造出不带辐射的致密银。

    ……

    在超导技术理论会议结束以后,很多人都在谈论王浩的报告。

    一般的超导材料会议,谈的就是超导材料制造技术,要么就是展示最新的超导材料,要么就是谈一下超导材料的研发方向。

    超导领域,实现常温超导就是最终目标。

    王浩的报告则感觉有些‘不讲道理’,他谈起了升阶元素以及材料制造技术,直接性从底层元素基础来降低材料电阻率、提升转变温度极限值。

    但是他说的内容却很有道理。

    很多学者都有的感慨道,“所以说,未来能够实现常温超导,靠的并不是超导材料技术的研究,靠的是湮灭力场的研究。”

    “想完全攻克一项技术,就必须要脱离技术领域才能做到。”

    “这也是常态了。”

    “有多少人、多少机构,在研究超导材料,只是从元素组成、制造方式来去研究,想要实现常温超导根本是不可能的。”

    “王浩院士说的太有道理了。”

    “我真是期待能够看到那种高阶的元素,只是感觉……短时间没有希望……”

    “……”

    超导材料技术领域就是如此。

    如果只是依靠常规的研究,几乎不可能解决转变温度的极值问题。

    现在有了一阶铁材料,200k就接近了极值上限,感觉大部分接近两百k转变温度的材料,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很难投入到应用。

    在应用方向来说,最广泛的还是141k的cw-019。

    这也是超导材料工业公司的招牌,生产最多、应用最广泛,已经应用覆盖了很多的领域。

    大量的材料机构用实验研究证明,只研究超导材料技术很难突破极致问题,就必须在其他方向上想办法。

    王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很好的方向。

    只可惜,大部分人无法参与到研究,他们也只能了解一下而已。

    王浩对于材料问题非常的重视,他们已经们已经对于致密的一阶铁材料,也就是‘未来铁元素’给出了定义。

    ‘未来铁元素’,被命名为一阶β铁56。

    β代表排序第二,56则代表了原子质量,常规的致密材料则被命名为一阶α材料。

    比如,常规一阶铁,就是一阶α铁56。

    在返回西海大学的路上,王浩也思考着‘未来元素’方向的研究,“看来必须要开启实验了,短期目标是研究几种铁的同位素,希望能够找到一种不带有辐射的未来铁元素。”

    这个研究关系到强湮灭力场技术。

    ‘未来元素’不会受到特异现象的影响,就可以支持制造高强度的强湮灭力场。

    ……

    在回到了西海大学以后,王浩继续关注着f射线实验组以及湮灭力场实验组的研究。

    两个实验组进展都不错。

    同时,他还要参与核聚变设计项目,首先就是组建设计项目的主团队。

    这工作还是以汤建军为主。

    汤建军对核聚变的研究非常热情,都已经是超过60岁的老头,还精神奕奕的不断工作。

    在科技部门、科学院、国际科学基金会等机构的支持下,项目团队很快确定了工作地点,就是在西海市的老政-府办公楼。

    老政-府办公楼被划定为管制区。

    团队的名字就叫做‘核聚变装置设计组’,名字听起来很是低调,但是旗下有十几个院士,几十个研究员,几百的工程师,常驻在主研究基地的也已经有三个院士。

    其中包括副总设计师汤建军、核物理研究所的周东伟以及科学院材料所的龚云伟。

    下面的研究员,暂时只有二十几个。

    二十几个研究员听起来似乎不少,但相对于核聚变项目来说,人数又显得太少了。

    核聚变装置设计组内部,已经成立了一个个专业的小组,包括主设计组、材料组、动力组、磁能组,能量论证组、电力组、计算机组等等。

    主设计组是王浩直接负责的,也是最核心的小组,负责核聚变装置主框架的设计,并会给其他的研究组分配研发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