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湮灭粒子能源和光压发动机!

    第五百三十七章 湮灭粒子能源和光压发动机! (第2/3页)

略意义就非常重大了。

    这也是核聚变研究能获得巨大支持的原因之一。

    现在又多了一个发电的手段,而且看起来比核聚变发电更胜一筹,实验装置要比核聚变装置小太多,简化太多了。

    王浩对于发电的话题不是很感兴趣,他只是简单说了一句,“我早就说过了,这个新技术能提供无限能源,但用于发电还是受到很大限制。”

    “材料和设备承受极限就是最大的限制。”

    “用来建造发电站,也只是最简单的使用方式而已,实际上,我还是觉得用来制造空天母舰之类的大型飞船是最适合的。”

    赵老师和徐老师都不由得扯了扯嘴角,但是听到王浩的话以后他们也没有反驳。

    王浩说的是对的。

    如果新技术容易发电,就只是增加一个发电方式而已。

    发电量取决于发电厂的规模,而不是取决于发电方式,即便能制造太阳一般的高热源,但问题就在于热量转化为电力需要的是规模。

    不管是火力发电站、核电站,受限的都是发电厂的规模。

    比如,核电站。

    核反应堆转化为热量的效率已经非常高了,但发电站不能无限制的提升核反应堆的热量,因为反应堆外层材料根本承受不住,还需要建立冷却体系,不断的去降温才能保证稳定运行。

    现在的新技术也是如此,即便能制造非常高的热源,但应用在发电上就必须控制热源的强度,否则材料根本承受不住。

    赵老师抿了抿嘴说道,“所以我们就只是多了一种发电方式?”

    王浩道,“我刚才不是说了,最好的用途是制造大型的舰艇、大型的飞船,因为设备很小,制造的纯粹的光热,也不会产生辐射,就能为大型飞船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赵老师和徐老师稍稍有些失望。

    他们有一种‘入宝山而不得’的感觉,明明是有理想非常惊人的技术,结果只是多了一种发电方式。

    至于制造大型飞船……

    这个说法被他们下意识的忽略了,因为怎么想都感觉,制造大型飞船都是未来的事情。

    王浩沉默了一下,继续道,“其实,我们有一项和发电有关的技术正在研究。”

    “什么技术?”

    赵老师和徐老师一起抬起头。

    王浩道,“是王善庆教授发现的。他负责材料磁化强度的检测工作,在研究工作中,他发现不同磁化强度的金属对接,在强光照射的状态下,内部会产生电流……”

    “现在检测到的只是很微弱的电流。”

    “这项研究要进行实验很不容易,所以研究断断续续的。不过我觉得有可能成为一项光转电的技术手段。”

    赵老师和徐老师顿时感兴趣了。

    徐老师催促道,“具体说说。”

    王浩道,“其实还是和光电效应有关。现在利用光电效应,进行光转电的就是太阳能电池技术。”

    “太阳能电池技术,很多使用的是硅材料,或者其他有类似性能的化合材料。”

    “绝大部分材料并没有这一特性,但是在材料磁化状态下,情况就不一样了,当两种不同磁化效果的材料对接在一起,再加上强光照射状态下,内部就会形成电势差……”

    “我们从理论上理解,其实还是电磁效应,只不过,运动切割磁感线部分的效果,由光电效应代替了。”

    “所以,理论上来说,所有发生磁化反应的材料都能够拥有和硅类似的特性,也就是把光转化为电……”

    “当然,具体效果还是要研究。”

    “不过我觉得,若是把新技术用来发电,这个技术可能会用到。那我们就需要投入进行重点研究了。”

    赵老师和徐老师听着不断点头。

    他们对于新的发电技术实在太感兴趣了,主要因为一直以来大部分使用的都是蒸汽发电。

    其他发电方式的效率太低。

    如果能多出一种高效率的发电方式,听起来就会非常的有意思,也可能会大大提升发电的效率。

    这个问题上,王浩补充说道,“蒸汽发电的效率已经很高了,最高能达到30%以上。”

    “我所说的这种发电技术,效率不一定赶得上蒸汽发电,只不过是对于发电手段的补充。”

    ……

    几人谈论着回到了实验基地。

    基地里每个人都能看到激动,好多人都围着王浩的说起了实验,“我们看到了一个光球,是真正的光球。”

    “表层只有740度。”

    “不可思议呀!”

    “我们已经确定发现了湮灭粒子现象,实验成功了……”

    赵金华也跟着说了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