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骑兵与步兵

    第五十九章 骑兵与步兵 (第1/3页)

    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曹操已经摸清楚宋朝军队的特点,那就是以步兵为主,辅以少量的骑兵。

    而且骑兵中百分之三、四十都没有战马,有些地方更严重,没有战马的骑兵甚至达到了七、八成。

    相比之下,辽与西夏的军队都是以骑射见长,平均一个士兵有两匹马,精锐部队可达人均三匹。

    而且他们的战马均是良马,与宋朝军队里的马相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倒不是当局者不想组建强大的骑兵,而是根本没有条件组建。

    宋与辽、西夏多年作战,自然明白骑兵的厉害。

    骑兵可以通过高机动性进退自如,一次冲锋、一个回合的交战即使失败,也能做到败不至乱。

    可以利用骑兵机动性强的优点,退出战斗,重整队列,再次冲锋。

    但是步兵面对骑兵有着天然的劣势,只能被动防御,严阵以待。

    若是打不过,就更跑不过,只能成为待宰羔羊,是生是死系于敌手。

    就算是步兵打赢了,也只是小胜,不会对骑兵造成致命杀伤,因为凭两条腿是跑不过战马的,追都追不上如何有效杀伤敌人?

    游牧民族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会死守一地,就算是失败了,大不了换个地方继续生存,反正宋朝军队也追不上。

    所以开国之初,对辽国的几次战争都以失败告终,最终不得不与辽国签订檀渊之盟,两国止戈。

    曹操明白,骑兵可以失败多次,步兵只要一次就会溃败。

    但是宋朝境内无良马,重要的良马产地甘肃不在宋朝统治之下,燕云十六州作为自古以来重要的养马场也不在宋朝手里。

    没有好的战马,自然无法组建无往不利的骑兵。

    当时,宋朝境内高度达到一米三的马就已经是良马了,与辽国、西夏的高头大马根本没法比。

    虽然宋朝明文规定不能肆意屠宰牛马,最大限度的保护马匹,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面对这个难题,曹操也束手无策,虽然已经认识到骑兵的优点,但目前只能以步兵为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