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民无信不立

    第141章 民无信不立 (第2/3页)

识,便又问道:“孔子,寡人欲国富民强,子何以教寡人?”

    “甚矣!”

    孔丘正色道:“夫大国也,不外乎庶、富、教。既庶矣,又何加焉?既富矣,又何加焉教之。”

    “天下贫,则从事乎富之;人min寡,则从事乎众之;众而乱,则从事乎教之!”

    孔丘的这一番话,可谓是文绉绉的。

    若是一个习惯于日常白话文的人与之交流,即便是知识分子,怕是都倍感打脑壳,遭不住!

    幸而庆忌属于魂穿,王族出身,知书达理,故而能知道孔丘究竟在表达的什么。

    庶,即庶人、人口之意,富教不必赘言!

    这是孔子的政zhi纲领,第一要使人口增长,第二使人们富裕,第三对人们进行道德教化。

    在这个时代,地广人稀,生产力低下,物产匮乏的情况下,要富国强兵,抵御外来的侵犯,首先要增长人口,有足够的数量。

    所以孔丘的这一主张没毛病!

    “若民生者何?”

    庆忌继续问道。

    “丘闻之,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

    “圣者则于众人之情,见乱之所生,故其制人道而差上下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

    “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庆忌又问道:“国何以恒强?”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若迫不得已,三者去其一,去何?”

    孔丘回答道:“去兵。”

    若唯足食、民信者去其一,去何?”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死亡,但是一定要保持民信;若是百姓对国家没有信任,国家是不能立足的。

    对于孔丘的这一观点,庆忌亦是赞同。

    孔丘的治国理念,咋一看是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