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遗孤

    第156章 遗孤 (第2/3页)

即上前,看着其中一个年龄较小的孩子,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问道:“你唤何名?年岁几何?”

    “大……大王。”

    见到庆忌居然过来询问自己,男孩颇为窘迫,低下了头,支支吾吾的,难以回答庆忌的问题。

    “大王,他是‘夷’,今年七岁!”

    在一侧的少年鼓起勇气代为回答道。

    这个时代,一般的百姓是没有姓氏的,只有名。

    “夷吗?夷,寡人且问你,你家中可有亲人在?”

    “在的。”

    名为“夷”的男孩受宠若惊的回答道:“大王,夷的父亲去岁战死于鸩兹,但娘亲尚在。只是娘亲因闻父亲死讯,哀伤过度,又加上常年的积劳成疾,已经卧病于榻上……”

    夷抹着眼泪,抽噎道:“医者说,娘亲的身子骨孱弱,需要好生修养,家里一时无以为继。夷只能靠着摘野菜,亲戚或左邻右舍接济以度日。”

    真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孩子!

    只是,如夷一般的孩子在吴国并不少见,甚至比夷的身世更为凄惨。

    夷至少还有娘亲在世,是单亲家庭,其余孩子,可是真正的遗孤,父母双亡而无人抚养的遗孤!

    “只是这般,如何过活?”

    庆忌摇摇头。

    他实在无法想象,生活这样困苦的乞儿们,如何能长大成人。

    或者说,是如何能顺利的长大成人?

    要么自甘堕落,沦为废人祸害;要么发愤图强,成为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悲惨的生活,能早就日后不一样的命运。

    却是极端的两个不同的命运!

    庆忌于是询问左右道:“二三子,尔等可有方法,可妥善安置遗孤?”

    闻言,在场的孙武、范蠡与伍子胥等大臣都不禁面面相觑,纷纷绞尽脑汁的想对策。

    不多时,足智多谋的范蠡便作揖道:“大王,臣下以为,可令当地官府设一属司,收养孤儿,至其年过十五,有自食其力之能,其属司方可不必抚养之。”

    相当于现代的福利院机构吗?

    对于范蠡的这一构思,庆忌心中甚是赞同。

    只是,以现在吴国的国力,真的能办到这一点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