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裁军

    第181章 裁军 (第2/3页)

撤。按照大王的诏令,吴越边关,武原、御儿一线,我吴国边军只驻有士卒一千人。吴楚边关,长岸、鹊一线,我吴国边军只驻有士卒三千人。”

    “而且,我吴国已同楚越两国达成共识,边界方圆百里之内,驻军之数等同,且互设官吏监督!”

    “善。”

    庆忌点头道:“寡人之意,我吴国应集中一切力量,发展民生。眼下,吴无战事,将士正可暂时卸甲归田,进行农耕!”

    “故,寡人决议裁军。南部驻军一千,西部驻军三千,新城驻军三千,临淮驻军三千,唯是边军一万,吴都驻军五千,以备不测,余者尽皆裁撤!”

    “这……”

    听到庆忌的这番话,陛台下的群臣不由得又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现在,吴国的确进入了和平发展时期。

    原本在寻常时候,吴国的常备军都保持在三万人以上,毕竟吴国的疆域可不小,需要驻扎兵马的地方也很多。

    但是,眼下庆忌居然要一口气裁军一半以上?

    这不得不让群臣迟疑。

    庆忌这么干,是否会让吴国的防务变得空虚?

    但,庆忌的决策是这样的。

    南部的驻军一千人是应对越国方面,西部的驻军三千人是应对楚国方面,西南部的驻军三千人,则是应对仍有不臣之心的山越部族。

    毕竟西南诸夷还尚未全部臣服于吴国,庆忌仍以熊子丹为大将、大都督,联合山越各部的勇士,将不服王化的部族逐一征服。

    至于北部的三千驻军,同样是为了镇压淮夷各部,以备不测的。

    所以,那一万边军是必须要的。

    至于留守吴都的五千常备军,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裁军,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吴国的军费开支,同时能将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投入到生产建设当中。

    即便是爆发战乱,庆忌相信这么多的常备军足够一战,至少能给予吴国一定的调兵遣将的时间。

    太宰季札不得不出列道:“大王,裁军之意,固然美哉。然,我吴国尚武,若武备松弛,外敌来犯,又当如何?”

    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