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兵役制度

    第182章 兵役制度 (第2/3页)

  其余军户制、团结兵制、民兵制、募兵制、卫所制、八旗绿营制等,庆忌则不会考虑再吴国实行,应该根本不合时宜。

    “大王,若改革如此兵役制度,岂非日后我吴国的常备军,都成了宿卫、虎贲一般,不事生产,专司兵事之师?如此一来,定当加大国家的财政负担矣!”

    太宰季札心中有着这样的忧虑,故而跟庆忌沉声道。

    庆忌则是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便道:“太宰,寡人之意,此义务兵役制度,非是军人不事生产。”

    “而是自此之后,我吴国的军人,将成为职业军人,好比士农工商一般。”

    “此等职业军人,依照寡人之意,每三年招募一次,年龄在十六到三十不等。如一万五千之师,优胜劣汰,一次轮换五千人。”

    熟知历史,有着先知先觉的庆忌,可是十分清楚职业军人的重要性的。

    职业军人,就是精锐!

    古代的华夏,没有类似罗马那样的职业军团。

    虽然很早就有了常备军,但是并非罗马军团那样作为终身职业,并在退役后得到国家补偿的土地,而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服几年兵役后回家种地,也不会有额外的国家补偿。

    即便到了明代,正规军也是屯垦制的卫所兵,虽然按户籍世代为兵,但是实际上种田比打仗多!

    而罗马的军团制度到了帝国后期,难以为继,就是因为缺乏新征服的土地继续分配给士兵,军团成了铁饭碗,没有了动力,军队也就丧失了战斗力。

    所以说,每一种兵役制度,都有着自身的缺陷。

    现在吴国要养着一万五千名职业军人,其实不难。

    难就难在如何让他们一直维持着超高的战斗力。

    “大王,若逢大战,不知国家可否会加征兵马?”

    “那是自然。一万五千人的常备军,只是在我吴国的和平时期,若遭遇大战,亦会加征兵马,只是不会享有常备军的待遇!”

    听到庆忌这么说,季札不由得松了口气。

    可想而知的,在庆忌的这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