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营建新都

    第217章 营建新都 (第2/3页)

    滋德殿内,庆忌正在召集季札、范蠡、孙武、伍子胥等一众三公九卿商议大事。

    三公九卿,属于吴国的中枢首脑,庆忌都能信得过的大臣。

    所以一旦遇上一些不便于公议的国之大事,庆忌都不会进行大朝会,而只是在滋德殿进行一场小范围内的朝会。

    治粟内史范蠡首先道:“大王,如今我吴国境内之各条官道桥梁,自吴都始,北上直通中原,进抵齐鲁,南下亦往新城,南北一片坦途,业已竣工!”

    “然,余下之劳役仍众,大有可为。国家而今亦是国库充盈,仓禀之粮米堆积如山!”

    “我吴国何不大有可为?”

    “善!”

    短短几年的时候,吴国因为新法而取得的骄人成绩,庆忌是看在眼里的。

    正如范蠡所言,吴国现在的国库充实,仓禀里面的粮米堆积如山,若不消耗一下,恐怕稻米都会发霉,不能让人食用的!

    再者说,负责为吴国修桥铺路的劳役,基本上都是原先的楚国战俘,或其他的奴隶、囚犯,他们的刑期未满,还不能被释放,总不能让吴国白白养活他们,或者放任他们自己谋生吧?

    典客伯噽意识到这一点,立马进言道:“大王,既然劳役仍众,仓禀又充实,大王何不动工,修缮扩建宫殿?”

    “我吴国必将称霸于天下,而王宫相较于齐、楚、晋等国的宫殿,远不及也。甚至比不上宋、卫、鲁等中原诸国,如此岂非无法彰显我吴国大国气象?”

    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就为了修缮和扩建宫殿?

    这十分符合伯噽的奸臣人设。

    事实上,吴国的宫殿相较于中原诸国的宫殿,的确有所不如,甚至是称得上简陋的!

    一国的宫殿,就相当于普通人家的门面,的确不能太过寒碜。

    “典客此言差矣。”

    这时,御史大夫孙武出声道:“修缮宫室,扩建王宫,恐怕尚且用不到太多的劳役,也非我吴国目前之需求也!”

    “不知御史大夫有何高见?”

    伯噽很是不解。

    “吴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