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鹰视狼顾之相

    第264章 鹰视狼顾之相 (第2/3页)

    伍子胥掷地有声的道:“大王,我吴国不养闲人矣!大王给予故越侯哀荣,以诸侯之礼下葬,臣能理解,国人能理解。”

    “然,令勾践承袭越侯之爵位,并赐食邑三百户,勾践何德何能,可有此名位食邑?”

    庆忌还没发话,在一侧的王后季蔻,就忍不住瞪着美眸,娇叱道:“伍员!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教大王做事乎?”

    “汝问勾践何德何能,就凭他是本后之胞弟,大王之妻弟,故越国太子之尊,难道还不足以为越侯,被赏赐三百户食邑乎?”

    “这……”

    伍子胥愣住了,一时间哑口无言。

    其实,季蔻的要求并不过分。

    伍子胥这样一再咄咄逼人,实在说不过去!

    在春秋战国时代,哪怕是楚国这样自诩为“蛮夷”的国家,都能做到灭国不灭祀,保留其国君为封君,拥有封地或食邑。

    就算是一个逃亡在外的公子,也能被他国的国君礼遇,给予封号与封地,以为栖身之所。

    如历史上庆忌的两个叔父,公子烛庸、掩余,二人被逼无奈之下,辗转逃亡到楚国,楚昭王派监马尹大心迎接掩余、烛庸,让他们住在养。

    并派莠尹然、左司马沈尹戌为他们筑城,来谋攻吴国。

    如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如伯的先祖从晋国逃到楚国,成了楚国的大夫,一样被赐予食邑,

    摇身一变成了楚国的贵族!

    庆忌当年逃亡卫国,也被卫侯划出一个地方,用来招兵买马,整训军队。

    所以,不论是公子,或是贵族大夫,诸侯们为了体现自己礼贤下士,有上古贤君之风,都会格外礼遇外来的公卿大夫。

    像勾践这样的,庆忌即便是赏赐一座城邑,作为他的封地都不为过!

    无怪季蔻会这般恼火。

    “大王,臣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伍子胥忽而道。

    “卿但说无妨。”

    伍子胥迟疑片刻,便道:“大王,臣早年,曾跟一方士学过相术。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人命禀于天,则有表候于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