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吴国新都

    第266章 吴国新都 (第2/3页)

    新都的城门,有雍门、申门、杨门、稷门、鹿门、章华门、东闾门、广门等十五座。

    这般规模的城邑,放在春秋战国时代,绝对是顶级的城邑,不失为霸主大国的都城。

    诸如齐国的临淄、楚国的郢都与晋国的曲沃,规格大致上与吴国新都相近,只是繁华不一。

    负责督造这座城邑的人,是孙武与伍子胥,二人是全才,见多识广,所以能按照庆忌的心思,极快的设计出图纸,并开工建造。

    跟在庆忌身边的廷尉伍子胥缓声道:“大王,我吴国的这座新都,北临大江,依山傍水而建。”

    “作为一座都城,分大城与小城,大城内,尚且有东、西两座小城。”

    “城中有陆门、水门多个,其中三座门筑有城楼。东、西两座小城之间有城门连通。西城,为王宫所在;东城,则驻扎军队、存放军备给养。”

    “在城外,大王也可再打造一座水寨,训练舟师。”

    “善!”

    对于伍子胥这样的设计,庆忌十分的满意。

    从军事角度看,吴国新都的城防工事严密,石城为王城构筑了第一道防御屏障。

    秦淮河,驻扎水军严防西部水域,构成第二道屏障;大城,是第三道屏障,而东城驻扎的军队,则成为最后的一道守御。

    伍子胥与孙武在新都选址时,相天法地,巧妙利用山水形制,筑城池,设守备,依山临湖,宜攻易守,充分体现了这个时代都城的建造特点。

    “廷尉,若是要这座新都完全竣工,恐怕要不少时日吧?”

    跟在一侧的治粟内史范蠡笑道。

    “完全竣工?”

    伍子胥摇摇头,说道:“为建造新都,我吴国前前后后征发民夫五万人,一年多的时间,宫殿群完备,大王可以迁都于此。”

    “然,若真要按照图纸上的设计,恐怕十年都未必竣工。更何况,我吴国岂能一连征发十年的劳役?”

    “如齐都临淄一般,经过几代齐侯上百年的不断完善,方才有‘天下第一城’的名号。咱们吴国的这座新都,亦然!”

    庆忌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