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孔夫子辞官

    第318章 孔夫子辞官 (第2/3页)

    这时,王后季蔻端着一碗羹汤走了进来。

    “王后,坐吧。”

    “这是臣妾为大王你亲手熬制的羹汤,请大王趁热喝了吧。”

    “善。”

    庆忌微微一笑。

    季蔻的确称得上是一个贤内助。

    即便不能为庆忌理政,也能从生活方面处处关心他,而且使庆忌不会为后宫的琐事缠身。

    后宫不得干政。

    这种说法,在吴国是并不存在的!

    莫说是吴国,即便是齐、鲁、晋、宋、卫等中原列国,也不存在“后宫不得干政”的说法。

    所以,有的时候庆忌也会让季蔻帮着自己处理一些不大重要的政务。

    在一些一时间难以决断的国事上,庆忌更是会询问一下季蔻的看法,再做定夺。

    忽然,庆忌眉头一皱。

    因为他在竹简中看见了会稽郡郡守孔丘的奏疏。

    这是孔丘请辞的奏疏!

    若只是普通的辞官奏疏,庆忌还能以三言两语,大义凛然的驳回。

    但这一次孔丘的请辞,显然不一般。

    庆忌在吴国推行第二次变法后,其中推行的《法经》,就在国内掀起热议,吴人对于这样的“严刑峻法”褒贬不一。

    以孔丘为首的士子大夫们,更是禁不住抨击《法经》之苛刻,多次上奏,请庆忌废止《法经》,重新以《周礼》治国。

    但,庆忌岂会听从?

    《法经》已经在金陵推行,且收效显着。

    至少在这一段时间内,金陵的犯罪事件大大减少。

    偷盗事件几乎没有,民间的私斗也被极大的降低,国人都畏惧于《法经》,对于吴国的法律条文有了一定的认知。

    这是因为庆忌让人将《法经》上的所有内容,都镌刻在王宫的大门口,让世人可以一睹。

    再者,为了避免目不识丁的黎庶,无意中犯罪,庆忌也曾多次派出官吏到各处解说《法经》上的内容。

    所以即便是不识字的黎庶,一样能做到遵纪守法。

    “王后,对于孔丘的这次请辞,你有何看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