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大争之世

    第337章 大争之世 (第2/3页)

    杵臼认为,齐国尚不可以直接与晋国对抗,所以只能答应赴会。

    当时晋昭公与诸侯国君同观兵车,连续三次检阅部队,诸侯震惊。

    但杵臼从会盟结果中看到已经有一定部分诸侯对晋国已存二心,做表面文章、虚于应付罢了。

    大家害怕的是团结的晋国!

    通过那一次的平丘之会,杵臼深深的感到晋国还没有颓废到脆弱不堪的地步,齐国与晋国至少在军事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若在错误的时机逼迫晋国人太紧,反而促使六卿团结,一致对外。

    在平丘之会上,诸侯们受到晋国的谆谆教诲,印象深刻,记忆犹新,杵臼认为齐国还是暂时低调比较现实。

    直到十多年后的现在,杵臼这才敢于以霸主的名号,联合诸侯伐吴。

    只是,没想到会是一败涂地的结果!

    此时吴国的大将们还在围绕着北伐还是西征的问题,众说纷纭。

    庆忌摇摇头,将目光放在一直不发一言的孙武身上,问道:“孙卿,汝有何看法?”

    被庆忌叫到名字的孙武,也不敢怠慢,随即出列道:“大王,臣以为不论是攻取楚国的睢水之地,或是攻灭郯、莒、薛、邾、滕五国,皆可。”

    “然,大王若欲成霸主之势,光靠强兵而无法服众,必须兼具仁德。”

    “郯、莒、薛、邾、滕五国,此番跟着齐人一起伐吴,罪无可恕。大王盛怒之下,灭掉郯、莒、薛、邾、滕五国,亦是无可厚非!”

    “只是大王何不能以此逼迫郯、莒、薛、邾、滕五国就范,从此南向以我吴国为宗主?”

    “得郯、莒、薛、邾、滕认可后,大王或可西征睢水之地,陈兵于宋、陈两国之边境,再使其参与会盟,共襄盛举,岂不美哉?”

    一听这话,众将都禁不住两眼放光。

    一时间茅塞顿开!

    孙武的这个法子,可行!

    吴军要灭掉郯、莒、薛、邾、滕五国十分容易,但之后要面临的,将是跟齐国的军事冲突,因为吴齐两国之间,已经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