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食盐之利

    第385章 食盐之利 (第2/3页)

    盖因庆忌不是专业的盐匠,故而只是从旁指导。

    工匠们按照庆忌的吩咐,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集卤蒸发。

    他们将卤水(含盐量高的水)引到到蒸发畦,蒸发数段,“一步一卡”,借太阳和风力自然蒸发。

    等到卤水被蒸发出来,成了颗粒状较大的粗盐。

    工匠们又开始过“箩”除杂,即利用产盐过程中结晶出来的盐板作为“箩”,叫做硝板,它可对产盐卤水起到除杂和提纯效果。

    这第三步要做的,便是储卤。

    工匠们将经过四至六次“箩”后的卤水,提送到储卤畦浑存。

    随后盐水这才完全结晶。

    结晶池的底是平整的硝板。

    在提送卤水前,先往池中加入少量淡水,为铲盐节省人力,使结晶出来的池盐同硝板的结合较疏松。

    工匠们将储卤畦中的卤水,灌进结晶池中,就能不断析出饱满亮白的食盐。

    这最后一步,便是把盐铲出,大功告成!

    通过这种五步产盐法生产出来的食盐,颗粒较大,颜色纯白,口感去除了苦涩。绝对比齐国的海盐,晋国的池盐要好上许多!

    庆忌将垦畦浇晒制盐法传授给作坊的主事官吏,让他吩咐盐工去操作。

    作为一个上位者自然是不可能亲力亲为的。俗话得好,术业有专攻。

    让一个一窍不通的人去干这种技术活,干一整可能都比不上人家干十分钟!

    那主事官吏将信将疑地按照庆忌传授的垦畦浇晒制盐法,命令作坊里的盐工按部就班地去操作。

    过了不到两日,一个盛满了颗粒较大,颜色纯白的食盐的碟子便摆到庆忌以及群臣的面前。

    庆忌旋即沾了一点食盐,尝了一口,顿时笑得合不拢嘴地道:“善!便是此等味道矣!”

    作为吴王,一国之君,庆忌平日里所吃的食盐,那都是上等的精盐,经过精挑细选过的食盐。

    而现在,使用庆忌所传授的这种垦畦浇晒制盐法,完全能大量生产出精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