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吴国之派系

    第418章 吴国之派系 (第2/3页)

   庆忌问道。

    “大王,若要如此。臣以为,大王可先礼后兵,先致书于郑伯,若其不允,再胁迫郑国,正好我吴国此时厉兵秣马,枕戈待旦,郑人必然心生畏惧。”

    “而楚国即便知晓我吴国有出兵之心,恐怕也会以为我吴国大军攻伐之目标是郑国,而非楚第。”

    “善!”

    庆忌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仅仅只是写一封亲笔信交给郑伯,威胁到配合吴国一起对付楚国,对于庆忌而言没有任何的损失。

    随后,庆忌又微笑着看向伍子胥,道:“子胥,御史大夫之位,空悬已久,寡人欲让你担任御史大夫,不知你意下如何?”

    “臣谢主隆恩!”

    伍子胥从来都不是一个矫情的人,所以立马答应下来。

    吴国的官制,是三公九卿制,御史大夫、太宰、大司马并列为三公。

    伍子胥之前所担任的“卫尉”,则是九卿之一,次于三公。

    现在庆忌将伍子胥擢升为御史大夫,可谓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帝王之术,贵在制衡。

    现在吴国的三公,一个是孙武,一个是计然,一个是伍子胥。

    孙武是齐国人,伍子胥是楚国人,计然是宋国人。

    计然且不说,孙武和伍子胥都代表着不同的派系。

    此时,偌大的吴国朝堂上,乃至于地方之间,最大的两个派系,莫过于齐国派,与楚国派。

    齐国派系以孙武、田穰苴、晏婴等人为首,楚国派系以伍子胥、范蠡、文种、伯噽等人为首,互不相让。

    不过,他们只是在私底下不对付,公事上的合作,却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诸如孙武、伍子胥、范蠡和伯噽他们对于这种党争并无兴趣,只是一心一意的为庆忌出谋划策,真正做到“食君之禄,分君之忧”。

    对于朝中出现党争的事情,庆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党同伐异之事,古来有之,庆忌作为国君不能阻止,也不想去阻止。

    毕竟对于上位者而言,完全是和气一团的臣下,才是最可怕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