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南方马的劣势

    第419章 南方马的劣势 (第2/3页)

作战行动结束后,曲以上指挥机构即行撤销,将军交出兵权,部队恢复平时建制,士兵分别归建或复员。

    再有,是吴军骑兵的编制,是四骑一组,三组一列,九列一百零八骑为一队,并能属战车六乘。

    这和《六韬·均兵》篇所说“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二百骑一将”的编制,大致相近,但有所不同。

    而战车兵的编制,在没有步兵配合时,每八乘为一偏(即一行),二偏十六乘为一组,四组六十四乘为一队。

    这和《六韬·均兵》篇所说“五车一长,十车一吏,五十车一率,百车一将”的编制,也是颇为接近的,但有所不同。

    当有步兵配属时,吴国的军队,则以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八人为一个基层单位,六乘为一组,十八乘加指挥车一乘为一队。

    这和天下列国的每乘兵车步年多至七十二人的编制大不相同。

    其原因就在于兵种的发展和车、步的分离。

    庆忌知道,日后战争的大趋势走向,战车兵会被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骑兵,成了战争中的中坚力量。

    春秋是车战的鼎盛时代,以车为主,车、步合编,随着战争的需要和兵员的扩充,车属步卒由十人、三十人一直增加到七十二人。

    进入战国以后,步兵成为独立的兵种,并取代车兵而居于主导地位,车、步、骑逐渐按兵种分别编制,因而车属步兵愈来愈少。

    到了秦代,车、步、骑分编已成定制,作战时的配合是兵种的协同而不是编制的混合。

    所以,车、步合编的现象已不多见,合编时每乘步卒减少到八人。

    其实,庆忌未尝不愿意将马镫和马蹄铁发明出来,并大量装备于吴国的骑兵,打造一支足以横扫天下的精锐铁骑。

    奈何吴国地处南方,不适宜养活战马。

    南方的马匹相对于中原和北方的马匹,腿脚比较短,体型也不够大,爆发力不足北方的马匹。

    南方马唯一值得称道的一点,那就是耐力够强。

    不过,在真正的战事中,骑兵作战,战马的优势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