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中心开花战法

    第441章 中心开花战法 (第2/3页)

    “大司马,你需要多少人马?”

    “大王,臣需要五千精甲,足矣!”

    “五千人是否太少?”

    庆忌有些犹豫不定。

    他倒不是怀疑孙武在托大,而是担心孙武发生意外。

    “大王,兵贵神速。此番臣率孤军横渡汉水,奇袭郢都,贵在一个‘奇’字,若兵力过重,唯恐被楚人过早的察觉到踪迹,若兵力过少,又可能难以一战而破郢都。”

    孙武缓声道:“故而,五千精甲是最合适的兵力。”

    孙武所谓的五千精甲,自然都是精兵,清一色身穿盔甲的精兵!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士兵披甲率普遍不高。

    在激烈的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军队将士的数量和自身的质量之外,作战的武器装备也是一种不可小觑的因素。

    披甲率就是在军队中拥有的盔甲数占军队人数的比率。

    因为在历朝历代中,想做到人人有盔甲,实现盔甲率达到100%是不可能的。

    一是因为古代的生产力和国家的状况做不到。

    另一个原因就是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盔甲,虽然名义上盔甲越多越好。

    但当遭遇强弱分明的战争时,盔甲只要保证一定的数量就已经足够,否则过多的盔甲就会造成作战资源的浪费。

    但是这并不阻碍披甲率可以作为判断军队的战斗力的一个因素,因为披甲率的高低也影响着军队战斗力的高低。

    春秋时代,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这样的披甲率就是三比七十二。

    但,这只是一个标准。

    因为每个国家会因为富庶程度不同,军事制度不同而导致披甲率的截然不同。

    中等国家,如宋、鲁、卫等国,士卒的披甲率都在一比五。

    小国寡民,像是蔡国、钟吾国、徐国等,士卒的披甲率一般是一比七甚至更低。

    因为这些国家的士卒,一般都是自备盔甲。

    哪怕是国力鼎盛的强国,如晋国、齐国,士卒的披甲率也只是一比四!

    至于吴国的对手楚国,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