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吊民伐罪

    第448章 吊民伐罪 (第2/3页)

   庆忌之所以扶持白公胜,立一个东楚国,为的只是能让当地的楚人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归属感,不至于顽抗到底。

    “二三子,寡人今日入郢都,察觉楚人皆对我吴军面露愤恨之色。何以也?无非是世仇难消。”

    庆忌环视一周,看着在场的孙武等四个大臣,缓声道:“然,寡人之意也,是让吴楚合同一家,不分彼此。”

    “一两代人,几十年的时间怕是难以消弭此等怨恨。然,寡人可以等。”

    “寡人一直信奉,得民心者得天下。寡人欲取楚人之心,卿等何以教寡人?”

    闻言,孙武等人都不禁面面相觑。

    范蠡暗暗思索片刻,旋即作揖道:“大王,臣以为现在欲收取楚国之民心,不难也。”

    “臣这一路走来,所见所闻者,莫不是面黄肌瘦,面有饥色之楚人。何故?是因为楚人连番大战,粮草不济,而屡屡从国内征调所致!”

    “郢都及其附近的城邑,黎庶家中皆无余粮,每家每户,也罕见成年之男子,多为老弱妇孺,由此可见楚人在这一次的国战中,何其之惨烈也。”

    一听这话,伍子胥顿时眉头一皱,问道:“范内史,你的意思是,用我吴军之军粮,来收买楚国之民心?”

    “正是。”

    “荒谬!”

    伍子胥冷哼一声,道:“且不说楚人是否能买账,真的归顺于我吴国,或者不从中作梗,给我吴军使绊子。我吴军之军粮,岂可另作他用?”

    伍子胥真的是一个狠人。

    伍子胥、范蠡、伯噽,都是楚国出身的贵族,是为地地道道的楚人。

    只不过伍子胥与伯噽家人都被楚国暗害,之后被迫颠沛流离,逃亡吴国。

    这两个人,与楚国是有着深仇大恨,巴不得楚国更落魄一些。

    所以,伍子胥的话音一落,在一边的伯噽便附和道:“御史大夫所言极是。”

    “楚地还未真正纳入我吴国的版图,楚军的主力仍在,楚王熊轸还逃亡在外,此时接济楚民,未免太过荒谬!”

    显然,伯噽与伍子胥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

    他们认为楚人不值得怜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