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鸡兔同笼

    第487章 鸡兔同笼 (第2/3页)



    “相对于过去的数字而言,这种新式数字,更为简便,用于算数在合适不过。”

    说着,庆忌还擦掉黑板上已经罗列出的数学公式,再一次在黑板上写出相应的数字。

    “这是加减乘除法,加号、减号、乘号、除号。”

    “一加一等于二,一加二等于三。”

    “三减一等于二。二乘以二等于四,反之,四除以二等于二……”

    前世的阿拉伯数字,以及加减乘除法,甚至是简化版的九九乘法表,都一一传授给众人。

    这九九乘法表,其实之前就已经存在的。

    着名的“庭燎求贤”典故中,齐恒公发布求贤令后,让人在宫殿面前燃起火炬,准备随时接见各地的贤才。

    但,整整一年过去,却没有一个人前来应聘。

    这时,有一个自称精通九九算法的人,大胆拜见齐恒公……

    这就是乘法口诀的前身——九九歌。

    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到“二二如四”止,共三十六句。

    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

    春秋战国时代不但发明了十进位制,还发明九九表。

    作为西方文明古国的希腊和巴比伦,也有发明的乘法表,不过比起九九表繁复些。

    他们计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故而能够除一个大数的人,会被人视若数学专家。

    直到十三世纪之初,东方的计算方法,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罗巴,西方人发现了它的方便之处,所以学习这个新方法。

    所以,庆忌也不得不敬佩自己的祖先。

    至少在某些领域,华夏的先人是领先于世界的!

    “大王,这又是什么符号?”

    季札指着黑板上的一个句号,疑惑的询问道。

    “这是句号。还有逗号、感叹号……”

    庆忌有心改变现状。

    因为这个时代的人写作,不论是用竹简也好,纸张也罢,都不会划分符号。

    面对密密麻麻的文字,没有标点符号的情况下,其实是十分痛苦的事情。

    庆忌平日里批阅政务,就经常会碰上这种问题。

    要慢慢读,一个字一个字读。

    读完再读,一遍遍体会字里行间的意思。

    但是,很快读完,以后没得读,岂不很痛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