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百家学术争鸣

    第494章 百家学术争鸣 (第2/3页)

    这其中,政学院的学子最多,囊括儒、道、法、名等各家之学。

    每一座学院都有不少的士子。

    吴王庆忌倡导百家争鸣,吴国的公卿大夫当中。

    大行令孔丘担任政学院的“祭酒”,为学院之长,同时,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廷尉伯噽作为名家的代表人物,长于辩论之道。

    大司马孙武作为兵家的代表人物,长于行军作战之道。

    太宰计然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长于治国之道(无为而治)。

    治粟内史范蠡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长于法治建设之道。

    同时,范蠡还是商学院的“祭酒”。

    太医令扁鹊作为医家的代表人物,同时担任医学院的“祭酒”。

    大工令干将作为工学院的“祭酒”,代表的是墨家。

    当然,现在并没有墨家,现在干将就自成一派,以“匠家”闻名于世。

    这些都是庆忌自己推出来的。

    实际上每个人的学术颇杂,相互交融,相互学习。

    就跟范蠡一样。

    范蠡精通道家之学,又兼顾儒、法,自己还能带兵打仗,经商治国……

    总的来说,现在的吴国属于“百家争鸣”,学术十分的鼎盛。

    就连老子那样的人物都被稷下学宫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吸引到吴国,可想而知,这一学宫的影响力有多大!

    稷下学宫的士子,分为各家各派,有专门的名师指导。

    这是一座最高学府,同时也是招贤馆。

    可以进入稷下学宫的士子,在吴国都是享有俸禄的。

    不多,一个月五十石,钱一千,聊胜于无。

    而且学子们的学费全免,包吃包住,逢年过节作为国君的庆忌还会赏赐一些金钱、布、帛等东西。

    这样的待遇,可谓是十分优握的。

    稷下学宫现在已经成了吴国的人才培育基地。

    人满为患!

    不过吴国一般都是不养闲人的。

    这些年来,吴国一直都在进行对外战争。

    岭南六郡还有并入吴国治下的荆地,缺乏几千名大大小小的官吏,都是从稷下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